大家都在看
杨贤江生平简介
最佳答案
杨贤江,这位早期共产党青年运动的重要领导人,同时是一位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传播的教育理论家,出生于1895年4月11日,是今长河镇贤江村的一位农家子弟。1906年,他步入小学,1910年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因家境艰难,曾短暂担任小学教师。1912年,他考入省立第一师范,成为品学兼优的模范生,后赴南京高等师范继续深造,与恽代英等进步学生探讨社会改造问题。
五四运动期间,杨贤江深受新思想的洗礼,坚定了“教育救国”的信念。同年10月,在邓中夏的引荐下,他加入了以改革社会为目标的“少年中国学会”,并被选为南京分会书记。1923年,杨贤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从那时起,他除了编辑《学生杂志》外,还在上海多所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利用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
在“五卅”惨案后,杨贤江积极参与救国活动,与沈雁冰等人组织“上海教职员救国同志会”,通过演讲和宣传,呼吁反帝救国。他的演讲才能和学识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1927年蒋介石发动政变后,杨贤江成为通缉对象,他在武汉北伐军总政治部担任《革命军日报》社长,揭露蒋介石的背叛,鼓励革命群众。但最终因形势恶化,他被迫去日本避难,期间致力于进步教育的研究工作。
回国后,尽管面临危险,杨贤江仍继续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并从事地下工作。他的著作如《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影响深远。然而,长期劳累使他身患重病,1931年8月9日,他在日本长崎病逝,享年仅36岁。他的贡献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相关研究会和传记的出版,彰显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深远影响。
扩展资料
杨贤江(1895—1931),浙江余姚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1921年,被商务印书馆聘为《学生杂志》主编,任职六年。杨贤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他参与了五卅运动和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组织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转移到日本,在日本边进行革命活动边从事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研究及翻译工作。1929年他秘密回国,继续从事革命斗争。由于在白色恐怖下斗争,环境恶劣,工作繁重,他积劳成疾,于1931年逝世,年仅36岁。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