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为中国建立了第一所近代意义上的大学

2025-10-10 21:14:4911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京师大学堂

纵观世界教育发展史,师范作为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最早起源于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和德国。在中国,师范教育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首创南洋公学,特设的“师范院”为中国师范教育之始。1902年,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为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之始。因此,北京师大不仅是我国设立最早的高等师范学校,而且其建设的过程也真实地记载了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历程。

十九世纪末,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的有识之士痛感时局之危急,急起救亡图存。许多爱国志士提出,救国之本在于开办新学、培养人才。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制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分普通学与专门学两类,同时,设师范斋和编译局等部门。以后,历经“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以致停办。1901年清政府派张百熙为管学大臣,主持重建京师大学堂。因考虑“国家需材孔亟”,先设速成科,下分“仕学馆”和“师范馆”。师范馆首先招生,于1902年12月17日正式开学。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不仅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开端,也成为中国现代师范教育的源头。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把师范教育单列系统,把师范学校分为初级(各省设立的师范学堂)和优级(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两类,专门制定了师范学堂章程,详细规定了办学宗旨、学科分类、课程设置、入学要求、毕业效力义务等。1908年5月,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改名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这是我国高等师范学校独立设校的开始。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编制课程,引进国外现代课程,编撰教材,初步奠定了我国师范教育的基础。从此,我国有了比较完善正规的师范教育体系。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