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渤入疆回应质疑

2025-10-11 17:54:06102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引渤入疆作为解决新疆缺水问题的方案之一,经过多次讨论和研究,综合了多种观点和方案。在解决新疆水荒问题的方案中,包括了“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把印度洋暖湿气流引过青藏高原”的奇想、大西线调水、通过节水解决缺水问题、南水北调以及“海水西调”等五种设想。经过专家和学者的深入探讨,发现大西线调水工程没有技术可行性,而南水北调作为目前国家启动的解决新疆缺水问题的方案之一,已经在进行中。海水西调方案线路全长2800多公里,先向吐鲁番年输水。此外,关于海水淡化问题,目前国际上已有成熟的海水淡化和输送技术,一旦投资到位,施工是可行的。乌鲁木齐距离海洋较远,并非完全没有发展海洋经济的可能,同时,“引渤济锡”项目的上马为引淡水进新疆创造了可能。

关于成本问题,南水北调每立方米的成本约为20多元,而使用同样资金,可为西北沙漠调3立方米的渤海水。如果充分利用沙漠中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每3立方米渤海水可晒制69~93公斤盐,大约价值48.3~65.1元。同时蒸发出大约2.9吨优质水气,其中有2/5或大约1立方米的水气将直接变成雨水,滋润植被。依托人造海,有利于发展盐化学工业,沿海地区的盐场则可转产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通过人造海,既可对冲调水的成本,也可节约沿海地区盐场晒盐所用的土地,使其转产,如发展旅游业、种植业与养殖业等。此外,高污染的渤海水通过生物治污方法,如利用沙漠人造海的大片湿地种植芦苇等盐生植物,吸收重金属、富营养化,通过收割芦苇来发展造纸产业,可有效避免污染问题。

关于盐具有极强的腐蚀性的问题,可以类比军舰外壳与螺旋桨,以及沿海的礁石和护岸大堤,它们能够经受海水的侵蚀。在沙漠人造海项目中,采用适当的材料和技术,如玻璃钢管,可有效解决腐蚀问题。在调水过程中,每年从渤海调水50亿~300亿立方米,影响不大,且与南水北调方案相比,生态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此外,海水西调不仅可以改善沙漠生态环境,促进沙漠植被的生长,遏制沙尘暴,还能为改造沙漠提供契机。对于沙漠人造海是否会污染沙漠的问题,沙漠表层的堆积物是千百年来地质作用形成的,下有巨厚的岩层,岩层有褶皱构造,发育有层隔水板,这为建立人造海提供了可能。利用沙漠中的盐碱湖建立人造海,可以充分利用沙漠里丰富的太阳能,通过海水蒸发作用改善沙漠生态环境。

通过综合考虑成本、技术可行性、生态环境影响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引渤入疆作为一种大胆设想,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在不考虑成本的前提下,将海水淡化后引入新疆或确保海水引入新疆后水位在零平面以下,是两种可行的引水方式。这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还需要充分考虑成本投入和经济效益,确保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在面对新疆缺水问题时,除了引渤入疆方案,还需要从其他方面着手,如合理利用本地水资源、推进节水灌溉、优化水资源配置等措施,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

扩展资料

2024年11月5日,在“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上有专家提出将渤海的水引入新疆以解决新疆缺水问题、缓解新疆土地沙漠化的建议,引起了全国广泛讨论。这一建议存在许多质疑和工程争议,主要问题在于海水淡化技术是一个国际化难题,难以实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认为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想法”。 辽宁省发改委也否认了这一项目。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