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镝意思和来源是什么

2025-01-31 19:41:16101 次浏览

最佳答案

锋镝,古代兵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别指的是刀刃和箭镞。刀刃,即刀口,是刀剑的主要攻击部位;箭镞,即箭头,是箭矢的前端,用于刺穿目标。锋镝一词,不仅形象地描述了这些兵器的形状和用途,还常用来泛指各种兵器。在古代文献中,锋镝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过秦论》中有这样一句话:“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这里的“销锋镝”是指销毁兵器,铸造成象征和平的金人,以此来削弱人民的战斗意志。这种做法体现了古代统治者对兵器的管理和对和平的向往。

在《史记》中,也有许多关于锋镝的描述。如“堕坏名城,销锋镝,鉏豪桀,维万世之安。”这句话中的“销锋镝”同样是指销毁兵器,这里的“镝”与“镝”是同义词,都指箭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和兵器的厌恶,以及对和平稳定的渴望。

唐朝诗人张说在《赠上柱国郭君碑》中写道:“命公统陇右之骑,济河曲之师,锋镝争先,玉石俱碎。”这里,“锋镝争先”描绘了激烈的战斗场面,表明锋镝不仅是战争的象征,也是战斗中的重要武器。

清朝诗人方文在《述哀》中也提到了锋镝:“身是刀俎馀,尚恐婴锋镝。”这里的“锋镝”指代战争,表达了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和平的向往。

刘半农在《欧洲花园》中写道:“英人,果敢人也,御木讷之假面,而藏锋镝于其中。”这里的“锋镝”指的是英国人背后的战斗意志,即使面对看似温和的面孔,他们也随时准备着战斗。

《南史·刘怀敬传》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又诏故晋寿太守姜道盛殒身锋镝,可赠给事中,赐钱十万。”这里的“殒身锋镝”是指在战斗中牺牲,表明锋镝不仅是武器,更是战士的荣耀。

宋朝诗人梅尧臣在《和颖上人南徐十咏·铁瓮城》中写道:“前朝经丧乱,曾是轻锋镝。”这里的“锋镝”指的是战争带来的灾难,表达了对战争的批判。

清朝文人刘大櫆在《<朱子颍诗集>序》中写道:“其出入师旅,屡经锋镝之危。”这里的“锋镝之危”描绘了战场上的危险和不确定性。

李一在《荆宜施鹤光复记》中写道:“荆州弹丸一城,谓能抵御义师,幸免锋镝,吾知其难。”这里的“锋镝”同样指的是战争,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