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小狼小狼内容
最佳答案
这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看的书,希望你立刻找来阅读。(此书又名:狼图腾) 作者很多年前被派往蒙古做研究工作,在那里很多人要找出狼窝,然后将狼仔杀掉,取其皮。十分残忍。因为从来没有人养过狼,作者便希望尝试养一只,他找到一狼窝,发现其中一只可能会成为狼中之首的,他便收起来饲养,但狼天生高傲,绝不肯屈服受制于人,作者为了饲养它而无奈残害了它,(作者其实是一个善人)过程令人心酸。最后,小狼终于死了。现在想起来,我已经流泪了。
内容简介 一部旷世奇书,轰动海内外,读来欲罢不能! 华人世界狂销超过一百五十万册,荣登畅销排行版之列, 在华人世界销量之盛,历年罕见! 从草原狼看民族、帝国的发展,融合文学、历史与人文关怀的杰作。 「图腾崇拜」——原始社会一种最早的宗教信仰。 「图腾」(TOTEM)系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是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此物(多为动物)即成为该氏族的图腾——保护者和象征。 图腾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在近代某些部落和民族中仍然流行。——摘自《辞海》 陈阵对小狼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很欣赏,最近一段时间,他尤其喜欢玩小狼的耳朵。这对直直竖立的狼耳,挺拔、坚韧、干净、完整和灵敏,是小狼身体各个部位中,最早长成大狼的样子,已经完完全全像大狼的耳朵了。小狼也因此越来越具有草原狼本能的自我感觉。 陈阵盘腿坐到狼圈里跟小狼玩的时候,总是去摸它的耳朵。但小狼好像有一个从狼界那儿带来的条件,必须得先给它挠耳朵根,挠脖子,直到挠得它全身痒痒哆嗦得够了,才肯让陈阵玩耳朵。 陈阵喜欢把小狼的耳朵往后折叠,然后一松手,那只狼耳就会噗地弹直,恢复原样。如果把两只耳朵都往后折,再同时 松手,但两耳绝不会同时弹直,而总是一前一后,发出噗噗两声,有时能把小狼吓得一愣,好像听到了什么敌情。 这对威风凛凛的狼耳,除了二郎以外,令家中所有的狗十分羡慕、嫉妒甚至敌视。陈阵不知狗耳和狼耳的软骨中,是否也有「骨气」的成分?狗祖先的耳朵也像狼耳一样挺拔,可能后来狗被人类驯服以后,它的耳朵便耷拉下来,半个耳朵遮住了耳窝,听力就不如狼灵敏了。 远古的人类可能不喜欢狗的野性,于是经常去拧它的耳朵,并且耳提面命。久而久之,狗的耳朵就被人拧软了,耳骨一软,狗的「骨气」也就消失,狗最终变成了人类俯首帖耳的奴仆。蒙古马倌驯生马,首先就得拧住马耳,按低了马头,才能备上马鞍骑上马;中国地主婆也喜欢拧小丫环的耳朵,一旦被人拧了耳朵,奴隶或奴仆的身份就被确认下来。 小狼的耳朵,使陈阵发现耳朵与身份地位关系密切。 比如,强悍民族总喜欢去拧非强悍民族的耳朵,而不太强悍的民族,又会去拧弱小民族的耳朵。游牧民族以「执牛耳」的方式,拧软了野牛、野马、野羊和野狗的耳朵,把它们变成了奴隶和奴仆。后来,强悍的游牧民族,又把此成功经验用于其他部族和民族,去拧被征服地的民族的耳朵;占据统治地位的集团,去拧被统治民族的耳朵。 于是,人类世界就出现了「牧羊者」和「羊群」的关系。刘备是「徐州牧」,而百姓则是「徐州羊」。世界上最早被统治集团拧软耳朵的人群,就是农耕民族。 直到如今,「执牛耳」,仍然是许多人和集团孜孜以求的目标。「执牛耳」还保存在汉族的字典里,这是汉族的游牧祖先传留给子孙的遗产。然而,北宋以后的汉族,却不断被人家执了「牛耳」。如今,「执牛耳」的文字还在,其精神却已消失。现代民族不应该去征服和压迫其他民族,但是,没有「执牛耳」的强悍征服精神,就不能捍卫自己的「耳朵」。 作者简介 姜戎 五十八岁,北京人,大学研究人员,主业为政治经济学,偏重政治学方面。一九六七年赴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七八年返城,七九年考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因插队时对草原狼产生兴趣并精心研究,姜戎创作《狼图腾》。作品出版后,读者反应热烈,除在出版社安排的记者会上露面外,作者不拍照、不谈身世,基本拒绝媒体采访。
参考: books/exep/prod/booksfile?item=0010316113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