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关羽的死真的是刘备的阴谋吗?
最佳答案
“节钺”是皇帝派专人代替自己行使权力时的一种凭证。“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利。武将“假节”的话,他在战时状态就不必左请示、右汇报,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士卒。 “钺”则是斧钺,本是一种高等级刑具。“斧钺”专属君王,偶尔会暂借给人臣,称为“假节钺”。在君王的所有的授权方式之中,“假节钺”的规格是极高的。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不但可以随意斩杀触犯军令的士卒,更可以代替君主出征,并拥有斩杀节将的权力。 无疑,“假节钺”的崇高地位部分地满足了关羽区别于张、马、黄诸人的愿望。 据此,另外一个常见的误解也可以得到纠正:关羽在没有征得成都方面同意的前提下,擅自发动了襄樊之战。据此指责关羽无组织无纪律,并进而推测他日后可能成为蜀汉集团的一大隐患,是极失公允的。既然刘备给了他“假节钺”的特权,那么,对外发动战争本就在他的权力范围之内,不存在擅自出军的问题。 只是,假如刘备当日没有迁就关羽,没有给他“假节钺”的特权,历史会不会改写呢?襄樊之战还会不会有?如果没有襄樊之战,那荆州覆败还会不会有? 当然,历史不容假设设。 拒孙权 史书记载,关羽镇守荆州期间,孙权曾“遣使为子索羽女”,欲与关羽联姻,结成儿女亲家,但是关羽却粗暴地表示了拒绝,非但如此,还“辱骂其使”,侮辱孙权。这使孙权极为愤怒。 拒婚孙权这件事一直被当作关羽最后咎由自取的一条重要理由。联吴抗魏是蜀汉的一项基本国策,是诸葛亮早在《隆中对》时就提出来的,关羽不但不认真地执行,反而刻意破坏。他的破坏行为成了孙权下定决心袭取荆州的重要诱因。 显然,这是对关羽的又一次误解。联吴抗魏的外交政策正式稳固下来,并成为蜀汉集团的一项基本国策,其实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政期间的结果。虽然早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就提出了这一观点,但刘备在世期间却基本上没有认真地去实践过它。非但如此,在此期间,孙刘两家相互之间还磨擦不断,建安二十年双方甚至发生了争夺南三郡(长沙、零陵、桂阳)的武装冲突。关羽拒婚实在算不上破坏孙刘联盟,因为孙刘联盟当时并未真正确立起来。 再者,应该说,关羽拒婚非但不是昏庸之举,相反,正是其明智之处。孙权如果想改善与刘备集团的关系,那么他就应该去找刘备联姻,把孙夫人给刘备送回去,而不是去找关羽。“人臣无外交”,关羽镇守一方,正处在瓜田李下的嫌疑之地,嘛事不做人家都会怀疑你搞独立王国,何况是越过集团领袖去和别的实力集团联姻。为防止刘备疑忌自己,关羽理应拒绝这次联姻。更何况刘备在处理与江东集团的关系的时候总是时阴时阳,阴晴不定,没个准数,即使刘备不疑忌自己,这种联姻也是不恰当的。 孙权方面,不能排除这次联姻是个阴谋。这种阴谋孙权以前就使过,他给刘备送去了孙夫人这个浑身是刺的大头佛。倘使关羽同意联姻,对孙权而言至少有两个好处:(1)可以离间关羽和刘备之间的关系,破坏他们之间的信任感;(2)夺取荆州始终被江东集团视为自保立足的必要条件,联姻可以麻痹关羽,为夺取荆州创造机会。关羽不同意,孙权也没有任何损失,还可以将制造隙端的责任推给关羽。 刘封之死和孟达之叛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汉中返回成都前夕,欲得一重将镇守汉川,当时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人应该是张飞,张飞自己也如此认为。然而刘备却出人意料地起用了当时只是个牙门将军的魏延。用魏延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年青小将,造成了“一军皆惊”的震动。 刘备为什么不用张飞?是因为张飞能力不够吗?是因为魏延比张飞能力更强吗?显然不是。张飞据水断桥,喝退五千曹军,足见其勇;释降严颜,足见其义;宕渠之战,大败曹魏名将张郃,足见其智。如此能力,镇守汉川足矣。是因为张飞另有他用吗?也不是。从汉中回来之后,张飞长年无事可干,闲置了起来。 如果联系到关羽此时的处境,也许可以对此事作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称王之后,中央集权成了首要之务,但是关羽镇守荆州,已经对这种集权构成了障碍。有了一个关羽,刘备不希望再出现一个张飞。。张飞与刘备之间存在着与关羽相同的合伙人关系,而魏延的身份却有所不同,他只是刘备个人的“部曲将”,所谓“部曲”,实际上就是私人武装,说白了,魏延只是刘备的家将。 弃张飞而用魏延只是刘备玩弄权术的一个小插曲,但也足以让人窥视到他的真实用心。 汉中之战结束后,孟达由秭归北上进攻房陵。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处于襄阳以西,汉中以东,是汉中与荆州之间联系的必经通道,因三郡位于汉中东面,故通常称之为“东三郡”。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跨有荆益”的构想中的“跨”的位置,据田余庆教授的观点,其实不是三峡,而是东三郡。夺取东三郡,也就打通了荆州与汉中之间的交通。孟达攻下房陵之后,兵锋转向上庸。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怪事:刘备命令养子刘封从汉中顺沔水而下统领孟达之军,剥夺了孟达独立指挥部队的权力。史书的解释是“阴恐达难独任”,害怕孟达会有异心。这个解释其实也相当牵强。 第一,东三郡的战略地位很重要,“西达梁、洋,东走襄、邓,北连宛、邓之郊,南有巴、峡之蔽”。但其自然、社会条件却极其恶劣,其地四塞险固,地形复杂,民众开化程度极低,人口也很稀少,经济、文化极其落后。如果孟达想在这种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搞什么独立王国,真可谓是愚蠢至极。 第二,孟达的异心既然不可能不是自立一方,那就只能是做叛徒投靠他国。但是,当时的刘备集团正节节胜利,形式一片大好,孟达也没理由在公司蓬勃上升之际跳槽。 汉中之战于建安二十四年五月份结束,七月份,关羽就演了一出水淹七军、生擒庞德的好戏。刘封剥夺孟达指挥权的时间正在此前后,正是关羽围困襄樊,屡屡向东三郡兵团求援之时。刘备在关羽最需要援助的时候让刘封取代孟达领导东三郡兵团,而刘封随后就拒绝了关羽请求援军的要求,致使其无力迅速扩大战果,二者之间的这种联系,绝非偶然。 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刘备让刘封去控制东三郡兵团的真实原因,并不是害怕孟达有什么异心,而只是为了让刘封控制住东三郡兵团,使其不去援助襄樊之战。刘备之所以要这么做,原因也很简单。一者,他不愿意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进一步扩大战果,不愿意关羽的个人声望进一步提升。关羽取得的战果越大,刘备就越是提心吊胆。二者,关羽当时急于扩大襄樊战役的规模,而刘备在汉中的军队刚刚与曹操结束对垒,正疲惫不堪,急需休整,根本无力援助关羽。所以,从大局着眼,刘备也不会希望襄樊之战继续扩大。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