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文言文的寓意

2025-02-09 19:50:38104 次浏览

最佳答案

1. 文言文狐假虎威寓意

《狐假虎威》的寓意是凡是借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借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一切狡猾,奸诈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过日子。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绝不会有好的下场。

现人们用狐假虎威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又嘲讽了被人利用而不自知的昏庸之人。

扩展资料

狐假虎威的反义词:

独擅胜场

拼音:dú shàn shèng chǎng

释义:擅的意思是独揽;胜场的意思是取胜的场地。形容技艺高超。

示例:中国人海外游大受欢迎,在世界各地的高级消费场所独擅胜场,首先是因为中国游客的海外消费单价遥遥领先,连过去出手阔绰的日本人都望尘莫及。

出处:汉·张衡《东京赋》:“秦政利觜长距,终得胜场。”意思是利喙长距的秦国以天下为大场,和其它六国像斗鸡一样,终于胜利了一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独擅胜场

2. 文言文狐假虎威寓意

寓意: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借以比喻依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白话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狐假虎威) 假:假借,凭借。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此文出自战国·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53966刘向《战国策·楚策一》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非一时一人之作。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

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主体上体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反映出了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历史特点。

《战国策》的政治观比较进步,最突出的是体现了重视人才的政治思想。 《战国策》一书是游说辞总集,几乎所有纵横家谋士的言行都在此书。

有三大特点:一智谋细,二虚实间,三文辞妙。 《战国策》一书对司马迁的《史记》的纪传体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

《史记》有九十卷的史料直接取自于《战国策》的史料。但《战国策》许多记载并不可靠,司马迁在《苏秦传》后曰“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

作者简介: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末年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

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

元帝时,任宗正。 刘向采集舜禹以致汉代史实,分类编撰而成的一部书,原书三十卷,今存十卷,由北宋曾巩校订,记载了相传是宋玉对楚王问的话,列举了楚国流行歌曲《下里巴人》、《阳阿》、《薤露》等,说是“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3. 狐假虎威的文言文的意思

虎求百兽而食之①,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②!天帝使我长百兽③,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④。子以我为不信⑤,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11乎⑥?”虎以为然⑦,故遂与之行⑧。兽见之皆10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⑨,以为畏狐也。——《战国策》

[ 译文 ]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该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 注释 ]

①求——搜求,寻找。

②无敢——不敢。

③长(zhǎng)——首领。这里用作动词,当首领.

④逆——违反。命——命令,意志。

⑤不信——不老实,说假话。

⑥走——跑,逃走。

⑦然——对的。

⑧遂——于是,就。

⑨畏——害怕。

10皆-----都.

11走(古)-----逃跑(今)[行(古)-----走(今)]

[ 寓意 ]

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4. 古文狐假虎威的翻译及启示

[ 原文 ]

虎求百兽而食之①,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②!天帝使我长百兽③,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④。子以我为不信⑤,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⑥?”虎以为然⑦,故遂与之行⑧。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⑨,以为畏狐也。——《战国策》

[ 译文 ]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 注释 ]

①求——搜求,寻找。

②无敢——不敢。

③长(zhǎng)——首领。这里用作动词,当首领。

④逆——违反。命——命令,意志。

⑤不信——不老实,说假话。

⑥走——跑,逃走。

⑦然——对的。

⑧遂——于是,就。

⑨畏——害怕。

[ 寓意 ]

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5. 狐假虎威的文言文的意思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 *** 亚 文言文《狐假虎威》翻译【篇一:文言文《狐假虎威》翻译】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文言文翻译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23763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字词翻译(狐假虎威)假:假借,凭借。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虎求百兽而食之)求:寻求,寻找。(子无敢食我也)子:你。

无:不。(天帝使我长百兽)长(zhang):同“掌”,掌管。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然:对的,正确的。遂:前进,前往。

(故遂与之行)遂:于是。(兽见之皆走)走:逃跑。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害怕。后来人多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带贬义。

如以下例子:返回查字典首页查字典教育门户微信查字典教育系列app【篇二:文言文《狐假虎威》翻译】,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经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