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竹枝词全首诗

2025-02-12 08:46:3294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刘禹锡的竹枝词全首诗如下

一、作品原文

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二首(其二)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二、《竹枝词二首》的介绍

1、《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少女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2、第二首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含蓄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歌唱自然地引发怀乡的幽思。全诗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

三、注释译文

1、词句注释: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原是巴渝(今重庆一带)地区的民歌,唱时,以鼓、笛伴奏,同时起舞,声调宛转动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据以创作新词。唱:一作“踏”。晴:谐音“情”。一作“情”。楚水巴山: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北客:作者自指。

2、纥那(hénuó):踏曲的和声。绿罗:绿色的绮罗。一说比喻绿水微波;一说荔枝名,川人有称荔枝为绿罗者。

四、创作背景

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州任刺史。他非常喜爱民歌《竹枝词》,于是依调填词,写了十一首,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竹枝词九首》之后。可能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作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后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题,故又题为《竹枝词二首》。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