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如果不是帝王,能写出那么凄凉的词吗?为什么?

2025-02-12 18:48:36101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李煜作为帝王是何等的锦衣玉食,那时他的词基本上都是靡靡之音。被俘虏后,使他从一个帝王跌落到阶下囚,所受的屈辱,让他感受到了从天堂到地狱的心灵深处的感受,有了跌宕起伏的辉煌苦难生活经历才把心灵深处的伤痛屈辱用词的表现形式表达出来。如果不是帝王,不被俘虏,李煜是写不出这么好的词来的,亡国之君的经历成就了他千古词帝…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没有国破家亡痛彻心扉的经历,李后主是写不出后期词作的,“一但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李煜被俘后的命运完全被宋太宗掌控,仅仅又活了三年,便死在汴京,年仅42岁。据说导致李煜之死的主要原因是他写了《虞美人》一词,宋太宗读了这首词,特别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时,便大发雷霆,认为李煜还怀有复国的思想,便有了除掉李煜的念头,于是在七夕这一天,便派人送去了装有牵机药(中药马前子)的一壶酒,李煜喝下去后毒性慢慢发作,药物破坏了他的中枢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死状极惨。

其实李煜是一个悲剧人物,很不符合做一国之君,但命运确偏偏安排他做一国之君,他必须承担起家族的史命。被俘之后他的词作多以凄凉怀旧为主,词写出最高境界也就是这个时期,经历成就了他词中之帝的地位。

(一)

李煜是唐中主李景的第六个儿子,公元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李煜精书法,通音律,诗和文都有很大的造诣,尤其是在做词上面的成就最高,有“千古词帝”之称。对于李煜如果不是帝王究竟能不能写出那么凄美的词,我认为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如果不是最后的失败,他是写不出那么凄美的词的。

李煜早期写的词大多数反应宫内奢靡的生活,就比如:

就单从词意我们就可以看出尽显奢靡之气,他虽有满腹才华,却不懂政治,贪图安逸,本来他对帝位是无意的,面对叔父和兄长们争夺,他依旧高唱“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他是被皇帝耽误了的词人,“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他偏偏就阴差阳错的做起了皇帝。

一,我们都说时代铸就人,那么李煜也不例外,本就无意做皇帝的他整日贪图享乐,不理朝政,最终在公元975年宋军攻打南唐,李煜兵败。带着文武大臣降宋,从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清代评论家曾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时的李煜国破家亡,写的词也从曾经的靡靡之音转换为带有凄美,大气之意。

人生总会在经历之后学会了成长,都说造化弄人,不如说所有的挫折与不幸造就了人,面对宋匡胤封他为“违命侯”他那“ 剪不断理还乱 ”的思绪开始在心头环绕,“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地河山” 充满了深深的懊悔。带着“ 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命薄做君王 ”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李煜犹如李清照一样,在人生经历了重大转折之后,所有的词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李清照由婉约变为豪迈,李煜则由靡靡之音变为了凄美。他的词风缠绵,悲凉,深沉,大气。也被流传千古,世人传唱。

李煜的文学功底深厚,如果他只是普通文人或是士大夫,跌入人生底谷之后,一样可以写出凄凉哀婉的诗词,但绝对缺少亡国之君的情怀和高度。

“诗穷而后工”这句话用于李煜之身是最合适不过了,李煜本就有极高的艺术才华,但其词取得大境之成就,得“千古词帝”之称则缘于李煜做了亡国之君后内心触发的凄凉悲愁。

李煜前期的词婉转清雅,虽在艺术手法上甚为高超,但体裁主要为宫廷生活享乐和男女情爱。如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等等,皆是宫廷生活趁兴而起所作,故而格局和境界都受到了限制。 在南唐亡国之期临近的后期,李煜的词风其实已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转变,长期的斡旋称臣和反抗下,忧思之心日益愈盛,“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就是这一时期思念被宋太祖扣留的其弟李从善所作,似乎已是能见李煜后期词的雏形了。

南唐亡后,随着金陵城破,李煜内心的凄苦达到了最甚,这个本无心做君王的才子将滔滔不尽的悲愁和对故国的思念全部寄予了一首首词中。南唐亡了,“千古词帝”却因此诞生,“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最是仓皇辞庙日,敎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等等哀绝到极致的好词应运而出。 从此,李煜的词少了精工雕琢,多有信手拈来自然天成之感,然而其艺术表达效果和意境却大大突破了亡国之前宫廷词的局限。真挚深切的感情是李煜以其才华成词之大境的先决条件,李煜词的悲鸣感似乎能包含命运的诸多悲哀,宇宙生命的无常似乎在其中都能找到那无奈悲哀的共鸣。

总结起来,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还有这句著名的“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李煜后期词的艺术成就在这两句评价中得到了最为概括的定位,正是说其词的哀绝之境已超出了亡国之痛和凄凉境遇的本身了。

所以,对于李煜来说,如果不是帝王,如果没有了亡国之痛的苦难经历,基本是没有可能激发他内心那份纯情的悲痛了,凄凉到如此居高境界和格局的词也是基本没有可能写出了。帝王之位带给李煜的人生太多的苦难和悲情结局,但是同时,在艺术格局和境界上,确也成就了他。

李煜假若不是帝王的话,也可以写出那么凄凉的词。只是词的内容和气象不同,表达的 情感 和手法也就不一样。

没有特殊的地位,写 情感 上比较凄凉的诗词的大有人在。比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这首词就特别神情、凄凉。这种神情是纯粹感情上的,当然也包含着作者对生活中的感悟。

……

这首词不够凄凉吗?的确很凄凉,但与李煜家破国亡的凄凉,真的气象不同。因为意象和背景不一样。

李煜若不是亡国之君,只感叹生活中的感情的失落和前途的得失,不会有如此的效果。他的帝王身份,决定了他词的高度。

李煜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李煜是个有点文人特质,比较重感情的人。所以后人指责李煜之所以亡国,是他沉迷女色,不治理国事。其实,这有点冤枉李煜。李煜虽然不贪恋权力,在自己继位后,对国事还是比较勤勉的。李煜最初无心太子之位的,为了避免长兄弘冀的猜忌,他醉心于读书、佛经,不问政事,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后太子弘冀病逝,李煜在父亲的坚持下,李煜入住东宫。建隆二年,李璟去世,李煜登基。

李煜登基后一系列措施

在科举上,李煜重视在选拔人才上的公平公正。

从以上可以看出,李煜虽然不是野心勃勃的军事家,也并不是昏君,像明朝皇帝那样,几十年都不上朝。只是 历史 和运数的原因,导致南唐已经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由于李煜一直在努力改变南唐的现状,励精图治,所以在他最后亡国时,才有深刻的悲伤、绝望的感觉。

李煜的在词上的主要成就

李煜多才多艺,能书善画,通音晓律,尤其在词上的成就最大。李煜的词,前期主要反映他宫廷靡丽的生活,后期主要反映亡国之痛。其亡国之词,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有感染力。

李煜词作的贡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2、词意优美,充满真挚的感情基础。

3、语言自然、精炼,表达能力丰富。

4、具有李煜式的独创性。

这个不好说,有很多诗人词人没有做过皇帝,但他们的生活颠沛流离或是遭遇巨变等各种磨难,同样能写出凄凉悲苦的诗词,如纳兰容若,虽然没有做过皇帝,但他的词凄苦哀婉不输与李煜。所以,决定李煜的词是欢快明艳还是悲凉凄苦的不是他是否当过皇帝,而是他的一生遭遇过什么。

问题:李煜如果不是帝王,能写出那么凄凉的词吗?为什么?

前言

因为身份的原因, 如果不曾经做过帝王,有些词语是人臣能说不出来。从这个角度讲的话,如果不是帝王写不出来。

但是词的技巧、内容、 情感 ,即使不是帝王,也能够写出来。因为国破家亡的经历,不仅仅皇帝有,百姓和臣子一样有。

在 历史 上,因为这种经历而影响的风格的诗人大有人在,比如李清照、鹿弢扆、比如杜甫、朱敦儒等等。

一、国破以前的李煜作品

从皇帝沦为俘虏,成为敌人的笼中之鸟任人摆布,不能说一定比普通人更悲惨,但是其心境一定是普通人体会不到的。

从作品上说,有的作品看不出身份,一般的词人也能写出,例如李煜的《谢新恩》:

不像一个皇帝,反而像一个读书人所作的闺怨词。

这首词也不像一个帝王,倒是像一个权贵之家的词人所作,例如富贵宰相晏殊 。 晏殊的这首词可以比较一下,《浣溪沙》:

二、词风的转变

国破以后,李煜的词变得凄苦伤感,例如《相见欢》:

又如《虞美人》等痛彻心扉的作品:

李煜词风的转变是国破家亡后,心境的转变。但是他的作品体现出帝王身份的并不多。很多的诗人在经历过这种心痛之后,也会转变诗风。

例如朱敦儒在南渡以前的《临江仙·生长西都》:

南渡以后的《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又如这首蒋兴祖女的一首词,原先无忧无虑的大家闺秀被金兵俘获带到了北方,凄苦中留下了这首词:

能写出那么凄凉的词,与身份无关,作为皇帝的李煜能写出,作为大臣的朱敦儒能写出,作为闺中大小姐也能写出。

三、身份比较明显的词作

李煜的大多数词作没有那么明显的身份特征,但是《破阵子》不同:

这首词是写实的作品,自己的大好河山没有守住,因为自己“几曾识干戈?”。如今成了臣虏,形容枯槁光阴逝去,回忆当年投降的时候,宫中仍旧在奏响别离之歌。

这首词中,相比其他作品,有些比较明显的特征。

结束语

王国维曾经在《人间词话》中留下这样一段话:

写出血书的又何尝只有帝王呢,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普通百姓的生活比起帝王来说同样悲惨。

李煜的作品中的凄凉,与他帝王的身份无关,与他词人的身份相关。

@老街味道

…这就心有感受、身历其境、真心而发出的呼声!…

…一个人、不真正感受真正的经历、就没有真正真实的感情、也写不出有血有肉的作品来!

…一个亡国之君、变成寄人篱下、没家、没国、没有亲人、没有了金钱、富贵、…更没有了人的尊严、流亡国外丶何等的凄凉!…

所以、这个亡国皇帝;…以他应有的才华、也就写出了;凄凉、伤感、动人的诗词来、…从而; …使 历史 的诗词坛上留下了他的身影!…可悲!可叹!!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只有衣食无忧、书香氤氲,才能琢磨出缠绵悱恻、柔情似水的诗词歌赋来。李煜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又锦衣玉食,有写风花雪月的基础和环境。如果一生颠沛流离、遭受磨难,诗词之风会大相径庭。比如 旅游 ,前期生活优渥,就写出了“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后来数受打击,才有了“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迈。环境决定诗风,诚哉斯言!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