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冒泡排序!!

2025-02-14 09:59:4765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冒泡排序是入门算法中的经典之一,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多次遍历待排序序列,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并交换位置,最终实现序列的有序排列。每次遍历后,序列中最大的元素就会被移动到序列的末尾。在C语言中,冒泡排序可以通过循环结构实现。首先定义一个数组用于存放待排序的元素,接着使用两层循环遍历数组,逐次比较相邻元素并交换位置。由于每次遍历后都会有一个元素被移至正确位置,因此需要执行n-1次遍历(n为数组长度)。代码示例如下:

c

int a[10] = {5, 7, 3, 2, 9, 4, 1, 8, 6, 0}; // 定义数组

int i, j;

for (i = 0; i < 9; i++) { // 外层循环用于控制排序次数

for (j = 0; j < 9-i; j++) { // 内层循环用于比较和交换相邻元素

if (a[j] > a[j+1]) { // 如果当前元素大于下一个元素

int temp = a[j]; // 交换位置

a[j] = a[j+1];

a[j+1] = temp;

}

}

}

for (i = 0; i < 10; i++) { // 输出排序结果

printf("%d ", a[i]);

}

以上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C语言实现冒泡排序,通过调整数组长度和初始化元素值,可以对不同数据进行排序。在实际应用中,冒泡排序适用于小型数据集,对于大型数据集,效率较低。掌握冒泡排序的实现,有助于理解更复杂排序算法的基础原理。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