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解答题高分求解析

2025-02-15 08:42:2365 次浏览

最佳答案

1. 需求:在特定时期内,在某一既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2. 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消费所获得的效用量的增加。

3. 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成本曲线呈下降趋势。

4. 科斯定理:

- 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无论权利如何初始分配,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 在交易成本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置界定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

- 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不同的权利界定和分配会导致不同效益的资源配置,因此产权制度的设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

5. GDP: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6. GNP: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7. 通货膨胀: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实际需求,导致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普遍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

8. 失业:指在劳动范围内,有就业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口没有就业机会的经济现象。

二、影响因素:

1. 时期的长短。短期内,由于更改可能性小,供给弹性较小。长期内,生产规模的扩大与缩小,甚至转产均可实现,供给量可以对价格变动作出充分反应,供给弹性较大。

2. 生产规模和规模变游化(规模经济)的难易程度。生产规模大的资本密集型企业,供给弹性小。

3. 生产的难易程度与生产周期的长短。容易生产的产品,如技术要求低,生产周期短,产量调整快,供给弹性大。

4. 生产成本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生产成本随产量增加不会增加太多,则产品供给弹性大;反之,供给弹性小。

三、前提: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保持不变。

四、效率与公平:

效率是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公平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一个有效率的社会,其资源配置、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应该是合理的、公正的;同样,一个公正的社会,其资源一定能得到合理的配置,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公平的实现,社会的公平也有助于效率的提高。

五、外部性内部化:是手段之一,即将经济行为带来的外部影响变为内部影响,从而消除外部影响,使经济运行在帕累托最优状态。例如,一个企业生产可能污染土地,带来外部不经济,但如果该企业买下这块土地,就会使外部性内部化。

五、需求因素:

1. 商品类型:是正常品还是奢侈品。

2. 替代品的数量、价格,以及互补品的价格等相关品的价格。

3. 该商品价格,所占消费比重。

4. 时间因素。

5. 购买欲望,消费者偏好等。

6. 用途广泛性。

7. 消费者收入。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