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中的分子部分,名词解释

2025-02-16 15:08:3912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DNA复制,即DNA聚合酶以亲代双链DNA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原则,生成两条与原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过程。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为基因工程工具,根据不同碱基顺序专一切割核酸,Ⅰ型酶可甲基化并水解非甲基化DNA,Ⅱ型仅水解非甲基化,Ⅲ型兼有修饰和切割功能。

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能以RNA模板合成端粒DNA,保持端粒长度和功能。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中,是沿5'→3'方向合成的短片段,真核与原核生物长度差异,通过连接酶连接成完整片段。

在DNA连续复制中,领头链沿3'→5'方向生长,连续不断;随后链则因DNA聚合酶的限制,3'端复制不连续,形成多个5'→3'方向片段。

半保留复制确保了亲代和子代遗传稳定性,通过双链DNA模板合成新链,一条来自亲代,一条新合成。

内含子和外显子在真核生物mRNA前体中,内含子是非编码序列,外显子则是编码序列,被剪接后仅保留编码部分。

质粒是细菌外的遗传单元,环状双链DNA,广泛分布,能自我复制并携带遗传信息。

操纵子是包含多个基因及调控因子的基因表达单元,如乳糖操纵子和色氨酸操纵子。

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特定氨基酸的三个核苷酸序列,共有64个,其中61个编码氨基酸,3个为终止信号。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细菌核糖体有50个蛋白和3种RNA,大小亚基通过非共价键结合。

锌指和亮氨酸拉链是调控转录的蛋白质结构,分别与DNA结合并参与调控。

顺式作用元件是基因调控序列,如启动子、增强子等,影响基因表达。

反式作用因子通过识别并结合基因序列,调控转录活性和基因表达。

选择性拼接是mRNA剪接异构体形成,影响蛋白质结构和功能。

分子伴侣帮助蛋白质正确折叠和降解,热休克蛋白在高温下尤其关键。

转录因子直接或间接影响RNA聚合酶,调控基因转录,有通用、特异和辅助等多种类型。

翻译是mRNA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通过mRNA、tRNA和核糖体的协作完成。

信号识别颗粒在真核细胞中识别信号肽,引导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进行后续处理。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