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颤抖的近义词

2025-02-17 17:32:1811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颤抖”的近义词是:发抖,哆嗦,寒战,战抖,战栗,打颤,震动,颤动,颤栗

颤抖

 【拼音】:chàn dǒu

 【解释】:颤动、哆嗦。身体某个部位发抖。

 【示例】:

 1、他感到自己的心在颤抖。

 2、她紧张得连声音都在颤抖。

 3、老师提着行李来到站台,像触电般浑身颤抖起来。

拓展:近义词和同义词的辨析

 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意义、色彩、功能等几个方面来辨析。

意义方面:

 (1)词义程度的轻重:不少近义词所表示的事物在概念上差不多,但程度上有轻重的分别。如:信任、相信,相信是认为正确或确信而不怀疑,程度轻。信任指相信而敢于托付,程度较深。

 (2)词义的着重点: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但诡辩重在“诡”,即欺诈、怪异,即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误辩护。“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错误的言行进行辩护。

 (3)词义范围的大小:开垦、开辟都有开发的意思,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以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之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的范围较小;开辟着重指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4)词义使用的对象:有些词尽管意义相近,但是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和情况。领略与领会都有理解、体会、认识的意思,但前者着重指情感上的体验、欣赏,可以连接“风味”“风光”等。而后者着重指理性上的了解、体会,适用于抽象的事物,可以连接“内容”、“道理”等。

 2.色彩方面:

 (1)感情色彩不同: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是个中性词,鼓舞是褒义词,煽动是贬义词。

 (2)语体色彩不同。语体色彩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书面语和口语上。

 3.从用法上:

 (1)从词语的搭配上:如交流和交换,交流多偏重于虚的事物,交换多偏重于实的东西。

 (2)从语法功能上辨析:公然、公开,公然只能当状语。公开可以充当状语、谓语、定语等。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