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是什么意思解释

2025-02-18 10:57:377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诽谤的意思是指以不实之辞毁人、冤枉、进谏。

1、出处

《韩非子·难言》:“大王若以此不信,则小者以为毁訾诽谤,大者患祸灾害死亡及其身。”

《同州刺史谢上表》:“然臣益遭诽谤,日夜忧危,唯陛下圣鉴照临。”

《“最后的时刻”》:“诽谤中伤,血口喷人。”

《吕氏春秋·不屈》:“国家空虚,天子之兵四至,众庶诽谤,诸侯不誉。”高诱注:“怨望多也。”

《韩诗外传》卷三:“无使贤人伏匿,则痹不作。无使百姓歌吟诽谤,则风不作。”

《送摄令蒲君还府序》:“民俛首不敢出气,而闾巷诽谤之言,或不能无。”

《汉书·贾山传》:“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亡养老之义,亡辅弼之臣,亡进谏之士,纵恣行诛,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

《周书·柳虬传》:“伏惟陛下则天稽古,劳心庶政。开诽谤之路,纳忠谠之言。”

《绝禁忌篇》:“秦暴汉杂,禁忌始兴,诽谤坐诛,妖言有法。”参见“诽谤之木”。

2、例句:

⑴面对诽谤,我们要反对。

⑵我们要尊重事实,不能随意诽谤别人。

⑶事实胜于雄辩,靠诬蔑诽谤他人过日子的人,一定会感到心劳日拙。

⑷含沙射影地诽谤他人并非君子之行。

⑸她在这里胡言乱语,诽谤他人。

3、辞意转变

诽谤一词原为褒义。战国中期,齐威王田因齐采纳邹忌进言,大刀阔斧整治吏治期间,立与人等高诽谤之木,上挂木牌,国人隶农,百官商贾均可对时政加以评点进言,书之于木牌之上,定期由官府收集木牌,直送齐威王处。由此,齐国官风大为改观。此时,诽谤一词实褒义也。

齐威王之后,齐国官场奢靡安逸之风倏忽复燃,诽谤之木越立越高,逐渐人不可及也,书牌进言事便成了天下笑谈,由此,千百年后,诽谤一词便为现世所用之贬义也。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