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真正的历史上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最佳答案
我们读《三国志》发现杨修是应该死的,虽然杨修并不是象《三国演义》中那样只会有小才而无大用。正史中的杨修是有才华,而且,他也想方设法进行自保,如不参与曹丕与曹植的储位之争等。
但是杨修是应该死的,曹操杀杨修所找那个理由完全只是个借口,真实的想法是曹操要打压那些世家大族。其实汉末三国时期的统治者对那些世家大族是警惕的。只要有风吹草动,他们就会对世家大族动手,修理他们。曹操如此,孙权也是如此。
而杨修死就死在他的出身上。他是太尉杨彪的孙子,是弘家杨氏的一员。弘农杨氏是汉代有名的世家大族,名声势力堪与当时的汝南袁氏相比。弘农杨氏,先祖为汉高祖功臣之一的赤泉侯杨喜,而杨修这一支则出自汉昭帝的丞相杨敞。到了东汉出又出了杨震,他们家四世三公,势力庞大。这样的家族,能让曹操放心吗?但是曹操也需要他们的支持,但是也要限制他们的发展,因此要时不时的敲打他们。杨修之死就是曹操要敲打他们,让他们老实点。
其实在曹操当权时期,死的不止有杨修一个。崔琰死的比杨修还冤。崔琰完全是无过被杀,原因没有别的,就是因为他出自清河崔氏,另一个世家大族。而崔琰的个人能力比杨修还强,而且他与曹操还是儿女庆家,他的侄女嫁给了曹植,但后来曹操找了个根本不能作为借口的借口把这个儿媳妇给杀了。由此曹操对那些世家大族的防范之心有多强。
曹操如此,南方的孙权也经常找机会敲打那些世家大族。在太子案中,他对那些牵涉其中的世家大族往往是杀掉或重判,而对相同罪行的北方之人则处罚则明显轻的多。象江东的陆氏,孙权虽然没有杀陆逊(孙策的闺女婿),但是陆逊最后活活的被孙权给气死。那些江东的世家大族,在孙氏政权初期,住往采取敌视态度和不合作态度。当孙氏在站稳脚跟之后,他们才渐渐地与孙吴政权合作。
当魏文帝上台后,接纳了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标志着魏国的最高统治者对世家大族的态度开始转变。而司马懿夺取了魏国的大权后,标志世家大族完全掌控了国家的大权。要知道司马氏可是河内士族的代表,他们掌权就是世家大族掌权。这种状况直到五代时才完全被打破。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