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两得的典故

2025-02-19 17:14:2078 次浏览

最佳答案

一举两得的典故如下:

1、典故

一举两得,一箭双雕,都是前人智慧结出的硕果。古语“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卞庄见到老虎时并没有上去打虎,而是等待两只老虎自相残杀后,坐收渔翁之利,虽然只打了一只老虎,却收获了两只老虎的利益。

不过,一举两得的事情并不是常能遇见,在不影响事物本身的前提下一举两得固然是好,若是过分追求利益,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2、释义

一举两得指做一件事,同时收获两方面的好处。

3、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典故的兴起和用法:

1、典故的兴起

诗词中用典故,是因为唐朝近体诗兴起,为了配合声调、韵律、对仗等格律要求,而逐渐流行起来,唐朝以前(甚至初唐)的诗也有典故,但很少,直到中晚唐,以李商隐等人为代表,开始每首诗都用典,甚至逐句用典。

在诗词创作中用典故,并非是一开始就流行的,像早期那些五言古诗,句法就很接近于散文,就这么平铺直叙下来,但是到了唐朝,近体诗(格律诗)开始发展,古体诗那种近乎于散文的句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因为律诗既要讲究声调。

2、用典的方法

用典还有许多讲究,不是说你随便想起个故事丢进诗里就行了。诗人搞创作,这是个技术活儿,用典故,要用得巧妙、用得恰如其分。诗中用典,分为明用和暗用,明用就是用典故本身的含义,起到一个比兴的作用,而暗用除了典故本身的含义,往往还隐藏着作者更深的意图。

有时候可以直截了当地说某某事儿,但你知道,诗人这玩意儿通常都有点矫情的毛病,今儿失恋崩溃啦、明儿怀才不遇啦,一肚子牢骚要发泄,但不能直接说出来,丢份儿,也需要用典故来委婉地表达。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