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的由来?

2025-02-19 18:26:10122 次浏览

最佳答案

1."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出自《庄子·达生篇》,原本是一个寓言故事。

2.故事讲述了周宣王喜爱斗鸡,纪渻子被任命为他的斗鸡训练师。

3.在训练过程中,纪渻子不断地向周宣王报告斗鸡的进展,强调鸡还需锻炼。

4.经过数个十天,周宣王逐渐发现斗鸡的外表看似强悍,实则内里缺乏底气。

5.纪渻子指出斗鸡见到其他鸡的影子还会紧张,说明其好斗之心尚未消除。

6.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认为斗鸡的目光仍然炯炯有神,斗志未减。

7.终于,在经过长达三十天后,纪渻子告诉周宣王,斗鸡已经训练得差不多。

8.这只斗鸡已经变得呆头呆脑,不动声色,宛如木鸡,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极致状态。

9.当这只“呆若木鸡”进入斗鸡场时,其他鸡见到它便吓得转身逃跑,不战而胜。

10.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表面上看似迟钝,实际上却蕴含强大力量的状态。

11.庄子通过这个寓言传达了深邃的哲理,与“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这些观念相呼应。

12.庄子可能想表达的是,在某些高度,相反的两极会相互接近甚至转化,体现了道家的辩证思维。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