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斤和八

2025-02-19 19:14:06101 次浏览

最佳答案

1. 和八的四字成语

五花八门、

七上八下、

八仙过海、

四面八方、

横七竖八、

四平八稳、

七零八落、

正儿八经、

四通八达、

七老八十、

十八般武艺、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八竿子打不着、

八拜之交、

七七八八、

块儿八毛、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半斤八两、

十有八九、

乱七八糟、

八九不离十、

千儿八百、

杂七杂八、

八面玲珑、

七嘴八舌、

老八辈子、

八字没见一撇

2. 关于斤的四字词语

关于斤的四字词语 :

斤斤计较、

掂斤播两、

半斤八两、

缺斤短两、

弄斤操斧、

八两半斤、

宋斤鲁削、

分斤较两、

半斤八面、

斤车御史、

运斤成风、

斤斤较量、

铜斤铁肋、

大匠运斤、

称斤约两、

郢人斤斲、

短斤缺两、

鼻垩挥斤、

鲁斤燕削、

肉重千斤、

筒子斤斗、

骨软斤麻、

斤斤自守、

不露斤斧、

秤斤注两、

争斤论两、

称斤注两、

伤斤动骨、

郢匠挥斤、

千斤重担

3. 看图猜成语 一个斤两个八字 应该是什么成语

[bàn jīn bā liǎng]

半斤八两

(成语资料)

半斤八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八两刚好是半斤。半斤与八两二者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一般为贬义词。

中文名

半斤八两

拼 音

bàn jīn bā liǎng

繁 体

半斤八两

出 处

《五灯会元》

语 法

联合式

性 质

贬义

成语解释

【成语】: 半斤八两

【拼音】: bàn jīn bā liǎng

【解释】: 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成语典故

【出处】

1,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2,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

【来历】除了统一度量标准器、规定检定校准制度之外,秦始皇还统一了度量衡的 度制并采用十六进制的计量方法,即度制:1引=10丈=100尺=1000寸=10000分、量制:1斛=10斗=100升=1000合=2000龠以及衡制: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示例】

1,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 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2,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1]

历史典故

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

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后,由于十六两制在计算的时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

词语辨析

【示例】 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

【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近义词】旗鼓相当、不相上下、平分秋色、并驾齐驱。

【反义词】截然不同、大相径庭、天差地远。

【成语谜语】谜面:共计五百克。(打一成语)谜底:半斤八两

【歇后语】 半斤八两——没什么两样、半斤八两——不相上下。

【使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 *** 彩】常用于贬义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八,不能读作“bá”。

【成语辨形】 两,不能写作“俩”。

【成语辨析】 “半斤八两”和“势均力敌”,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两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势均力敌”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于敌我双方势力相等。

4. 八开头的四字成语大全

【八百孤寒】 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许许多多贫寒的读书人。

【八拜之交】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八斗之才 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八方呼应】 呼应:彼此声气相通。泛指周围、各地。形容各方面互通声气,互相配合。

【八公山上】 草木皆兵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八荒之外】 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八街九陌】 形容城市的街道纵横,市面繁华。

【八面见光】 形容人非常世故,各方面都能应付得很周到。

【八面玲珑】 玲珑:精巧细致,指人灵活、敏捷。本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八面威风】 各个方面都很威风。形容神气足,声势盛。

【八面莹澈】 比喻精明练达,洞察一切。

【八面圆通】 形容为人处事圆滑,处处应付周全。

【八面张罗】 形容各方面都应酬得好。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八音迭奏】 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八珍玉食】 泛指精美的肴馔。

【八字打开】 象“八”字那样,撇、捺向两边分开。原意是放着正路不走,却走歪门邪道。也形容门路很宽。

【八窗玲珑】 ①指四壁窗户轩敞,室内通彻明亮。②比喻通达明澈的修养境界。

【八方风雨】 四面八方风雨聚会。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

【八方支持】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八方支援】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八府巡按】 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

【八纮同轨】 指天下一统。八纮,指八方极远之地。

【八面驶风】 形容善于见风使舵,各方面都兜得传。

【八面受敌】 ①谓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②砚名。

【八难三灾】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八万四千】 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八仙过海】 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

【八音遏密】 遏:阻止;密:寂静。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

5. 第2个字是斤的四字成语

搬斤播两 专从细小的斤两上动脑筋。

半斤八两 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秤斤注两 形容斤斤计较,顾小不顾大。

掂斤播两 掂、播:托在掌上试轻重。比喻在小事情上过分计较。

分斤掰两 比喻过分计较。

斤斤计较 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斤斤自守 斤斤:拘谨的样子。谨小慎微,自求无过。

运斤成风 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半斤八面 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重量相等。比喻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亦作“一个半斤。

弹斤估两 形容掂量轻重。

掂斤估两 犹言掂斤播两。

掂斤抹两 犹言掂斤播两。

颠斤播两 较量轻重。常用以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计较微细之事。

分斤拨两 比喻过分计较。同“分斤掰两”。

斤斤较量 指在琐细的小事上过分计较。

鲁斤燕削 鲁之削(小刀),宋之斤(斧头),质量都很好;如易地生产,在鲁造斤而在燕制削,质量不会优良。比喻由于地。

弄斤操斧 拿斧头砍东西。引申指对作品的雕琢。

拈斤播两 犹言斤斤计较。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宋斤鲁削 宋国产的斧头和鲁国产的曲刀。比喻当地特产的精良工具。

运斤如风 指挥斧成风声。形容技术的高妙。

6. 含有七和八的四字成语

含有七和八的四字成语 :

七上八下、

七零八落、

横七竖八、

七嘴八舌、

七老八十、

七七八八、

乱七八糟、

杂七杂八、

七拼八凑、

七言八语、

七损八益、

七扭八歪、

七穿八洞、

七担八挪、

七子八婿、

零七碎八、

七折八扣、

七大八小、

七了八当、

七事八事、

七手八脚、

长七短八、

嘎七马八、

七开八得、

七长八短、

七满八平、

七死八活、

七扭八拗、

七病八痛、

七推八阻

7. 什么什么八什么成语四个字

半斤八两 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才高八斗 比喻人极有才华。

耳听八方 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胡说八道 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乱七八糟 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

七长八短 形容高矮、长短不齐。也指不幸的事。

七零八落 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七拼八凑 指把零碎的东西拼凑起来。引申为胡乱凑合。

七上八下 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七手八脚 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