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有对仗诗句的有哪些

2025-03-01 23:07:34116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对仗是古诗中的一种格律表现,它通过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相互映衬,使诗句更具韵味。对仗起源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是骈偶的一种形式。在近体诗中,对仗具体表现为上下两句平仄相反,句型相同,句法结构一致,词性一致。工对要求用同一门类的词语,如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非常工整。宽对则要求句型相同、词性相同即可,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中的“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邻对用词义相近的词为对,如白居易《感春》中的“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自对则是句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如李义山诗中的“秦楼鸳瓦汉宫盘”。借对通过借义或借音达到对仗工整,如杜甫《曲江》中的“寻常”与“七十”。扇面对隔句相对,如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中的第一、三句为对,第二、四句为对。错综对不拘字词位置,相对词语交叉,如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中的“六幅湘江水”与“一段巫山云”。流水对下句承接上句,如杜甫《闻官司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合掌对出句与对句意思重复,如宋之问《初到黄梅》中的“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对仗丰富了古诗的艺术表现力,成为古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