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由来简介100字左右

2025-03-02 04:58:557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蒲节、天中节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有多种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因主张联齐抗秦而遭到反对,被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在流放期间写下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如《离骚》、《天问》等。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纷纷划船去江中寻找屈原的遗体,并投下粽子喂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此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都会举行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活动,以纪念屈原。

端午节还有其他传说,如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等。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大臣,因劝吴王夫差消灭越国而被赐死,传说伍子胥在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曹娥是东汉时期的孝女,为救溺水的父亲投江而死。

端午节还有许多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佩香囊、饮雄黄酒等。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之一,起源于纪念屈原。吃粽子则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自尽,粽子是用竹叶或苇叶包裹糯米制成的。挂艾叶菖蒲和佩香囊是为了驱邪避疫。饮雄黄酒则是为了消毒防病。

端午节在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但总体上都是为了纪念屈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是一个家庭团聚、亲友聚会的节日。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