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求身边平凡的党员小故事
最佳答案
从手机中一条短信引发的回忆(记82岁的老战士李有根)
今天我在手机中翻看原有记录时,发现还保存着在2024年2月17号12点02分的短信“我父亲在11点8分心脏己完全停止跳动”。这是一个怎么令人震惊的噩耗呢。至今回想,仍使我唏嘘不止……。82岁的李有根在这一刻与我永别了……。
发信人是省政协委员、英国浙江华人联谊会会长李雪琳。她发信之时正在杭州的绿城医院,爸爸的病床边。全家人都围在她父亲李有根的身边痛哭
。
还是在2009年的11月下旬,我手机里传来了一个慈祥和蔼的声音“你是不是小朱?我是李有根,住在城西。想麻烦你来一趟帮我办理捐献角膜、遗体的手续……”我一听这老伯的声音相当亲切,那种纯净、那种唯一、那种高尚的心愿与感觉流淌在电波中。我好想马上赶过去。而他呢,又关照我不急,把身边急事办完再去,多好的老人啊……。
就在2024年1月19日,那天我与他电话约好后,我开着电动车去了他家,老人1米8的高个,穿着紫红的羽绒衣,头戴毛线帽,笑容满面的在小区大门口等我。他一见我就笑,那是种父爱般的微笑啊。他带着我去了他家。哇,好大的一幢三楼别墅啊,闹市取静,而且环境幽雅。房前草坪上摆着五针松等高档盘景,还有一张秋千椅…。哈哈!老人过的是天堂中的天堂日子呵。
阳光照在庭院的草坪上,那是种在冬天也不枯萎的进口绿草,我俩就在草坪上聊天。我知道了李伯童年在旧社会时很苦,经历过很多磨难……。他对新中国共产党是由衷地热爱。他那一辈子的人体会比较深。他特自豪的还是他参军之后,他说起在部队里学习文化是他认为最锻炼自已的岁月、特别是他参加了我们今天每一个人都了介的朝鲜战争。他当年在志愿军担任通信兵、参加过几十次火线战斗。他说“在跨过鸭绿江时就己经遭到美军飞机拦截了,毛主席当时的抉择很及时……,我在炮火中看到电话线断了差一截时,很紧急,马上用双手掐住电源两头连同电源先保证通话,这是常遇到的!”一句今天说来很轻松的话,当时可不得了啊。那种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火与血的考验不是一般人能经受得了的……。他说的美军地毯式轰炸后,半天听不到声音很烦恼。所以一遇到轰炸干脆把双耳塞得紧紧的。他说他还当过狙击手。他的性格就是很沉着的那种…。
而他在朝鲜战场上归来后,又到杭州灯泡厂,担任的是采购工作。他还说自己做采购时常常去厂里直购,免去了商场公司买的差价。他为企业很“抠门”啊!可爱的老人,我想起自己在自行车总厂做过的几年采购与销售工作,也一样“抠”…,哈哈,我俩喝喝茶、聊得很投缘。我跟他说笑话“我给你当儿子算了,”
坐在我的面前的老人竟是这样一位经炮火洗礼后又参加共和国工业建设至退休的英雄!又作出今后捐角膜遗体的决定。令世人动容,令人崇敬!共和国不会忘记您,我小朱就是您的儿子,不会忘记您!我见他喜欢我作奥运火炬手的照片,就送了张给他。
在那古红木的茶几上,他笑眯眯的签下两张角膜与遗体捐献表格。他很沉着淡定的把自已的一生一世裸捐了给革命事业。他还在战斗着……这就是这位老党员伟大的人格。
他有个非常和睦美满的家,老伴笑呵呵的搓了几付棋牌回家。她说“老爷子自己一定要作的好事,我很尊重他的”。他还有两个女儿,分别在英国、澳大利亚安家。而且都是事业有成。住的这套别墅就是女儿买给他们度晚年享清福的……。里面精装修、要啥有啥的。可老人衣着仍还是很朴素,连老伴都在我面前说“我们老李样样好,但想不通,太节约。现在节约这个习惯他现在又有个新名词叫低碳…哈哈哈”。不过,他俩的生活起居绝对没问题,身边有女婿、外甥、保姆在照顾,不用担心。
我临走时说,李伯我给你拍几张照片吧。他笑呵呵的翻开捐献荣誉证书,坐在椅子上那慈祥的笑脸就成了我永久的纪念!我心想,这么好又作出对共和国巨大贡献的老人,一定会平平安安的。
可是,可是,可是实在很痛心啊!就在最寒冷的1月份中旬吧,我接到了阿姨带有点哭腔的声音“小朱,老李不对得了,他在绿城医院抢救,肺炎很严重…”
噢哟,我心疼得不得了,马上赶去绿城医院,该院郑昶院长与我关系很不错,我去了马上找院长,全力以赴。他院是家省内有名的心血管内科医院,已经在尽力把他从重症室抢救回来到了普通病房。我母亲去世时也是这个肺炎到肺心衰,很凶险。每次发病初期一定要将炎症快速用西药压倒。可李伯怎么啦……。我离开他时还笑呵呵的送我到小区门口呐
。
噢哟,好心痛,好心痛!阿姨与我在病床边,这时李伯神志半醒状态,挂着点滴插着氧气,我看着一股难过。这难道就是一个多月前与我谈笑风生的李伯吗?
阿姨很慈爱的在他耳边说“老李,小朱来看您了,”他用力睁开眼两毫米看到我无力的说【“哦,…你太忙,…别管我”】我那心痛啊!胃里什么味都有,难过。眼中只觉得模糊。
阿姨在他耳边说【“老李噢,你要挺住噢…那么多人关心你…小朱来看你了…你要挺住…”“把毛病养好……我们还要再到澳大利亚、英国去旅游噢……”“老李啊,你会好的噢……享福的日子还长呢…”“女儿们都马上要回国来陪你了…”】
李伯喃喃的从喉咙发出“哦,…哦”这是何等恩爱老伴的重病室里的留言啊。我都用随身带的小摄像机录着录着……。可没想到阿姨还会这样告诉他:
【老李,你托付我的事情我已同女儿们说过了…她们都同意支持你的…你放心哦…】
这时我录像中眼睛睁不开的李伯听到了,点点头。【老李,…你高兴的噢…】我录像中的老军人,抗美援朝战火中的老战士又用力的点点头。
我忍不住轻轻地说道【李伯伯,你要挺过来啊,我爱您…】
这个真实场镜没有任何导演,只有两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与我三个人在雪白雪白的病房中,静静的,只有偶然进来换药水的小护士。可是我仿佛在今天的场景中已经看到了在那从小看大的电影里的英雄倒下前与战友亲人们的决别。有些电影真的是来自于生活啊……。
手记写到这时,我这眼睛湿了几回。有些英雄不用拔高,李伯就是!阿姨要完成他的遗志,在生死离别之际,阿姨能这样告诉这位82岁的老伴,说明她多了解这英雄的心愿啊!阿姨也是平凡而伟大的英雄!这类英雄非常真,没有任何的功利之心。那些在今天和平年代中为了点荣誉你争我夺,刻意被拔高了的“英雄”与他们相比,多么渺小、渺小极了。有的人一生不要有任何的奖杯。但他的经历他的脚印足以证明他就是一生一世的好人!任何的私心杂念我都希望在这雪白的洗礼中净化…。我多想将这一刻拍成电影,片名就叫做“为共和国永远战斗的老兵”
口碑是永恒的,永恒的……。李伯的慈祥、李伯病危口中还念我【你太忙…别管我】可想您在战场上的时刻,你这习惯性的口语……。来看您的脚步太急太急,离开你的脚步太重太重。我真不想让你捐献,管他的什么盲人不盲人。管他的什么浙大医学事业。我只想好人李伯病好起来。
终于我担心的一刻来临了,而且是2024大年初四。他小女儿雪琳在苐一时间用那句世界上最震撼、最伤心、最害怕的短信通知了我。我马上赶到了医院,就见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我开始了最不愿意干,我痛恨的工作。我不情愿地电话分别打出。只有宁波红会眼库的机动力量最强。宁波眼科医院吴国海院长被李伯之事深深打动,亲自驱车前来。浙大医学院也赶到医院,在电梯口临时设立的遗体告别厅前,我们众人深深地三躹躬之后,就接走了李伯,我一直送到医学院。唉!两片完好透明的角膜去了宁波,移植给了两位盲人。这两位盲人,你知道感恩吗?你知道奉献你光明恩人的事迹吗?世上那些混混沌沌混日子的人们,他们不了解十三亿人口中还有种纯粹高尚的人们一一请永远记住【为共和国永远战斗的老兵李有根】。
女儿雪琳看着爸爸生前留下最后一段的录像,眼泪像珍珠一样……。
苐二天,所有的媒体、网站纷纷报道了李伯的故事,我拍的那张李伯笑容满面拿着捐献荣誉证书被报刊选用了,标题为【他的人生笑得如此灿烂】而我最惦记的是一下子没了恩爱伴侣的阿姨。我每天打电话过去,抽空去看看她。她也是那句话“小朱,我晓得你很忙的,打了电话就行了,不要特地过来。工作要紧”。
去年的十月份去了宁波眼库,看到眼库捐献者纪念墙上有李伯的事迹,也知道了受益盲人的术后情况良好。总算心安一点。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有的“人”活着望人把他捧得高高,可有的人死了还把爱留给同胞!有的“人”活着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贫困与痛苦之中,可有的人把奉献终身留给了自己!……
把与“老兵、李有根”相识三个月的故事告诉大家,请大家记住这为共和国永远奉献的军人!〔4月4日清明追思〕
,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