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的诗句

2025-03-05 06:43:369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天街:即天上的街市,可理解为星云星座。 【简析】诗中描绘了一幅宫女秋夜图,充满了寂寞凄清气氛。

 七夕由来

 农历七月七日是民间的“乞巧”节,妇女们这晚在庭院中摆下酒脯瓜果,虔诚地向

 夜空膜拜,以盼望织女星赐予技巧。由于诗人的吟咏,画家的描绘,文人的铺排,一个

 凄美的爱情故事,于是流传人间,缠绵绯恻,委婉动人,这便是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诗经的小雅中有一首诗:

 “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无心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

 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已。

 可见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想像与传说。史记天宫书和

 汉书天文志中,也都有牵牛、织女双星的记载。晋代宗怀的荆楚岁时记里,说

 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七月七日夜晚与牵牛在银河相会,已经为这个恋爱的故事勾勒出

 一个鲜明的轮廓。到了南北朝时,任眆在述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

 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

 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

 一年一度相会。”这项记载准确他讲是从“古诗十九首”中获得灵感,其中的一首描写

 七夕双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携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儿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比起诗经中的那首,更描绘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对有情人,两地相思,

 愁昔满怀的悲凉况味。

 此外,晋代于宝的搜神记中把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双星,说成是汉代孝子董永夫

 妇的故事。甫北朝时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记载:“桂阳成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

 ‘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牛郎。’至今云:‘织

 女嫁牛郎也’。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记述唐玄宗与杨玉环,以牛郎织女为例,共誓白

 头之约。

 宋代秦少游专门写过一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总之,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素材的诗词、戏曲,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可以推断牛郎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大约是发生在西周时代,当时的

 奴隶社会,等级十分严苛,这个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声与饱受压抑的写照,托

 言天上双星,也就是人间的实情。

 据说西周时齐地,也就是今山东一带,有一贫苦人家,父母早丧,幼弟依兄嫂度日,

 每日出外牧牛,人们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渐渐长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欢他,于是他牵着一条老黄牛流浪到一片荒山

 下结茅而居。一面垦荒,一面哭泣,泪珠点点滴滴落地上,不久后就生出一朵朵艳丽的

 牵牛花来。继而,有粉蝶双双在上面飞舞,小鸟在枝头碉啾和呜,叫个不停,田地里也

 长出了茂盛的庄稼。

 老黄牛的来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谪降人间受苦受难,有感

 于小主人牛郎对它的饲养和爱护,除了感恩图报辛勤耕作外,还挖空心思想要为牛郎撮

 合一段美满的良缘。

 终于,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时常结伴到人间来溜达,甚至在东边山谷中的明

 镜湖里沐浴。于是便在夜间托梦给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时到湖畔,趁仙女们戏

 水时,取走一件仙女挂在树上的衣衫,头也不回地跑回家来,便会获得一位美丽的仙女

 做妻子。

 牛郎将信将疑地翻山越岭,在晓雾弥漫中,果然瞥见七个绝色美女在湖中嬉戏,粉

 装玉饰,云鬓花颜,不觉为之心神荡漾;旋即抱起矮树上一件粉红衣衫,飞奔而回。

 这个被抢走衣衫而无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织女,当天夜里,她趁着夜幕的掩护,

 赤身露体地轻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灯影里,一个是诚实憨厚,壮硕俊朗的少年农夫,

 一个是美艳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见钟情,于是在静褴的春夜里,

 两情相悦,同赴巫山云雨。

 幸福的生活过得总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时光荏苒,眨眼三年,织女已为牛郎生

 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黄牛已死,留下的一对牛角挂在墙上,牛郎舍不得老黄牛,天

 天对着牛角发楞。织女私自偷下凡间的事终于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将把她拘回宫里,牛

 郎此时真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一对轩女也天天哭着要妈妈,牛

 郎肝肠寸断,想着曾给过他无限帮助和关怀的老黄牛,抱着牛角痛哭。谁料一不小心,

 牛角掉到地上,奇迹发生了,两只牛角竟然变成两只箩筐,牛郎把两个孩子放入箩筐中,

 准备一肩挑起,寻找娇妻,一阵清风吹过,两只箩筐像两只强有力的翅膀,蓦然平地飞

 升,腾云驾雾,风驰电掣般地飘飞在霄汉之中,眼看娇妻就在前面,牛郎奋力追求,眼

 看赶上了,却被王母娘娘察觉,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与织女之间一划,立刻出现了

 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地银色河川,从此一个河东,一个在河西,遥遥相对,却无法相见。

 鹊鸟非常同情牛郎与织女的情真意挚,每年夏秋之间,趁银河风平浪静的时候,群

 集河上,口尾相衔,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聚。“鹊桥崔鬼河宛转,织女牵牛夜

 相见。”据说七夕过后,鹊鸟的羽毛都会七零八落地脱掉不少,就是因为辛苦搭桥的缘

 故。

 牛郎织女的故事大致如此,后世的天河配、天仙配、鹊桥会等平话或

 戏曲都大同小异;不但把人仙化,也把神仙凡人化,仙女可以下凡,凡人也可以升天,

 一段天人揉合的爱情故事,充满了馥郁甜蜜的人情味,也洋溢着农牧社会的生活面貌与

 伦理道德色彩。

 杜牧的秋夕诗:“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甫银河诗:

 “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波生?”

 这些都为世人传诵,还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儿百条。”

 这诗传说是一个六岁的儿童,唐代的林杰写的,可见一般人对七夕的故事已经耳熟

 能详,连六岁轩也能执笔成诗,朗朗上口。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最为少年男女所向慕。南北朝所谓“七夕节”,禁中优伶扮

 演鹊桥仙戏曲,进时新果品,市井儿童手执荷叶,欢呼雀跃。唐时在七夕夜登高楼

 危树,安排筵会,以赏节序。宋时以七夕为“女儿节”,妇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

 首空际,默默祷告,根据所看到的迷蒙景象,以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元、明、清各代,

 称七夕为“七巧节”,当夜的花样更多。

 最常见的是在庭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气在朦胧中以丝

 线连穿七个针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双巧手,还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着,翌

 晨观看如果网丝圆正,叫“得巧”,另有“丢针”,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绣花针轻

 轻地丢在水中,能浮在水面的叫“大吉”,事实上这就是物理学上的表面张力,只要小

 心翼翼,大概不难办到。

 还有两首描写七夕的诗,字丽句清,可堪一读。一首是:

 “乞巧楼前雨乍晴,弯弯新月伴双星;

 邻家少女都相学,斗取金盆卜他生。”

 一首是: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寻看。”

 这两首诗对七夕夜晚妇女们的活动和心态形容得入木三分。

 时至今日,少男少女们的情感已了无阻隔,不只是抽象的银河无法隔绝,就连实质

 的尊长约束,社会道德法律,也已发生不了多大效果,然而重温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则

 可对少年男女的情爱,产生了一种虚幻而浪漫的憧憬,从而唤起更加珍惜的意念,则认

 七夕为“情人节”,就有了积极的意义。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