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数与频率的计算公式

2025-03-05 06:53:378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频数与频率的计算公式:频率=频数/样本数。

样本数是指总体中抽取的样本元素的总个数,应用于统计学、数学、物理学等学科。样本量大小是选择检验统计量的一个要素。由抽样分布理论可知,在大样本条件下,如果总体为正态分布,样本统计量服从正态分布;如果总体为非正态分布,样本统计量渐近服从正态分布。

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n次试验,在这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m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数。比值m/n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率,用文字表示定义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是频率。某个组的频数与样本容量的比值也叫做这个组的频率。有了频数就可以知道数的分布情况。

相关术语:

频数是指变量值中代表某种特征的数出现的次数。频数的表示方法,既可以用表的形式,也可以用图形的形式。按分组依次排列的频数构成频数数列,用来说明各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值所起作用的强度。各组频数的总和等于总体的全部单位数。

频率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常用符号为f或v,单位为赫兹(Hz)。频率可分为工频、声频、潮汐频率、角频率、统计频率等,在力学、声学、电磁学、光学等领域中均有应用。每个物体都有由它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的频率,叫做固有频率。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