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曹操为此做了哪些强悍贡献?

2025-03-07 01:40:1692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曹操虽生在乱世,但对中国文化,特别对古诗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公元二、三世纪的汉献帝建安时代(196年——220年),我国的文学形式从乐府风谣的基础上,逐渐地兴起了一种诗人创作的五言诗和七言诗,后人把这时代的这种“诗”,称之为“古风”或“古体”。

曹操

曹操在这一时期与“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刘桢、应玚 ),在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特色的同时,开创了五言古风的基础,将乐府诗歌从民间引向上层文人。

“三曹”(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更是汉末建安诗人的代表人物。他们提倡采用乐府旧题,歌咏新事。例如曹操的《苦寒行》、曹植的《泰山梁甫行》、曹丕的《燕歌行》、王粲的《七衰诗》、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阮瑀的《驾出廓门行》等。

曹丕

他们写的诗作,思想上既带浓厚的乐府风谣倾向于人民的现实精神,艺术上又经过对文字的提炼加工,大量运用上了“雅词”修饰的艺术手法。他们的诗悲壮、慷慨、激昂,形成了建安文学的风骨。

东汉末年,皇室名存实亡。曹操掌权的建安时代,曹操制定了一系列文学制度,如设立文学掾、文学、文学从事、庶子等职务,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开辟了道路。

曹植

所以说曹操对中国古诗词的繁荣以及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也常把“建安诗骨”作为论评好诗的标准。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