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老虎是什么?

2025-03-13 19:33:34104 次浏览

最佳答案

1. 地老虎是鳞翅目夜蛾科的一类昆虫,通称切根虫或夜盗虫,主要危害林木、果树和农作物的幼苗,是地下害虫中为害较严重的一种。

2. 中国的地老虎种类繁多,已有上百种的记录,其中常见的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大地老虎(A. tokionis)和黄地老虎(A. segetum)等。

3. 小地老虎广泛分布于全球,体型中等,灰褐色的身体上有着明显的黑色楔形纹,雄性触角分支靠近中部。在中国,东北地区一年一代,华北、西北地区三到四代,黄河以南至长江流域四到五代,华南及台湾六到七代。

4. 大地老虎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苏联,体型略大于小地老虎,灰黑色身体上有不规则的黑斑,雄性触角分支靠近端部。在中国,一年一代,以幼虫越冬。

5. 黄地老虎分布于欧洲、非洲和亚洲,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体型较小,黄褐色的身体上没有斑纹,雄性触角分支达到全长的三分之二。在中国东北、内蒙古一年两代,新疆、甘肃两到三代,华北、江苏三代,以幼虫越冬。

6. 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在第一代的为害最为严重,其他世代发生较少。成虫白天休息,夜晚活动,对灯光有趋性。小地老虎对糖、醋、酒味有强烈趋性,而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对白炽灯光趋性较弱。

7. 成虫交配后,将卵产于土表或幼苗的茎叶上。小地老虎和大地老虎一般产卵量在1000粒左右,黄地老虎平均产400-500粒。

8. 幼虫阶段,这些害虫会取食幼苗的顶芽和嫩叶,3龄后开始分散活动,白天躲藏在杂草和幼苗根际,夜晚出土咬断幼苗嫩茎,拖回土穴内取食。

9. 幼虫具有假死性,受惊扰时会卷缩成团。小地老虎3龄后有自残性,食料缺乏时会迁移为害。老熟幼虫会迁至干燥处土内化蛹。

10. 防治地老虎的方法包括:春播前清除苗圃内杂草,消灭卵和幼虫;清晨捕杀被咬断的苗株附近的幼虫;用敌百虫诱杀幼虫;喷洒敌百虫或敌敌畏乳油防治幼龄幼虫;使用毒饵或黑光灯诱杀小地老虎成虫。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