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俘虏意思和来源是什么
最佳答案
在古代战争中,俘虏特指敌方的士兵或民众。这些被擒获的人员通常被称为战俘,有时也会被称作俘虏或俘掳。这种称谓在各种文献中屡见不鲜,如《晋书·祖逖传》中的记载:“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这里提到的俘虏不仅局限于军事冲突,也泛指被束缚或控制的人或事物。《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五》记载:“应有百姓妇女,曾经俘掳他处为婢妾者,一任骨肉识认。”可见,俘虏的含义早已超越了军事范畴,涉及到了更广泛的束缚与控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俘虏的概念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浩然的《艳阳天》第八六章中,作者使用了“俘虏”一词来形容捕捉鸡的行为:“追了好半天,总算把弯弯绕放出来的鸡全部俘虏了。”这种用法暗示着一种力量或手段使得目标失去了自由。在《魏书·太祖纪》中,俘虏还被用来指代那些在战争中被选拔出的人才,他们被赋予了重要的角色:“於俘虏之中擢其才识者贾彝、贾闺、晁崇等与参谋议,宪章故实。”这表明,俘虏不仅指被擒获的人,也指被选拔出来的人。
此外,“俘虏”一词也被比喻性地使用,用来形容一种情感、气氛或艺术的力量等吸引、感染或征服对方。端木蕻良在《琴》中写道:“但是她又是那样的颤抖呵,她恐惧这手臂会将她俘虏。”这种比喻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可以用于描述自然景观对人的吸引力,如徐迟在《三峡记》中的描述:“祁连山俘虏了我的心,青海湖我一见钟情。”甚至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如《新华月报》1962年第1期中的句子:“这就使作品闪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光彩,具有俘虏听众的魅力。”这表明,“俘虏”一词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同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综上所述,俘虏一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古代的军事冲突到现代的艺术创作,它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指实际的被擒获者,还是比喻性的吸引力,俘虏都是一种复杂而多维的概念。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