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钱崇澍
最佳答案
钱崇澍:中国植物学的奠基与开拓者
钱崇澍先生,1883年11月11日出生于浙江海宁斜桥,字雨农,一个书香门第的子弟。祖父钱保塘曾任四川县令,父亲钱剑虹以诗词为乐,教育家风熏陶下,钱崇澍自幼便展现出卓越的求知欲,早年在家乡的私塾中汲取知识。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钱崇澍以秀才身份崭露头角,随后考入上海南洋公学,毕业后得以进入唐山路矿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学),并进一步深造。1910年,他与竺可桢等一群有志青年远赴美国,分别在伊利诺斯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深造,期间他刻苦钻研,奠定了坚实的近代植物学基础,获得学士学位。
回国后,钱崇澍先后在江苏甲种农业学校、南京金陵大学、东南大学和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任教,担任植物学与分类学的要职。1923年,他成为清华大学生物系的第一任主任,直至1925年清华留美学校改名清华大学,他在此任教并投身于植物区系研究。1921年,他的贡献得到认可,转任厦门大学教授。
从20年代至1949年,钱崇澍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担任研究教授兼植物部主任,同时在四川大学和复旦大学任职,成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他致力于科学研究,领导植物所开展多地的植物调查与研究,为中国植物学的发展绘制了蓝图。
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成为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的活跃成员,以及中国植物学会的领导者。1963年,中国植物学会30周年纪念会上,80岁的他当选理事长,却因胃癌病痛离世,享年83岁。他的一生,是为中国植物学研究倾注心血的璀璨篇章。
钱崇澍的研究贡献卓越,从《宾州毛茛的两个亚洲近似种》到《安徽黄山植物之初步观察》,他的每一篇论文都标志着中国植物学和生理学的新里程碑。他的野外考察足迹遍布浙江、苏南,采集的10000多号标本为我国植物区系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他不仅创建了生物研究所植物部,还推动了中国植物学会的成立和《中国植物志》的编纂工作,为中国植物学的学科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钱崇澍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他的精神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国植物学的天空。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学习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