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风貌和物产
最佳答案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丰富多彩,反映了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以下为节日的详细介绍:
一、年节
侗族在除夕之夜有着独特的习俗,每人都会吃一碗稀饭,寓意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有一个“舀水”的习俗,年轻女子争相舀水,认为最先舀到井水起白泡的人最为吉祥。新年期间,侗族盛行“打同年”,类似汉族的“团拜”。当“打同年”的队伍到达某个村寨时,那里的妇女会排成队伍,通过唱歌的方式提出问题,对方需迅速回答,形成一唱一和的有趣场面。
二、花炮节
侗族每年都会庆祝花炮节,各地庆祝日期不同。例如,三江侗族自治县在正月初三庆祝,而梅林则在二月初二,富禄在三月初三,林溪则在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每个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将铁圈冲上高空。铁圈掉落时,人们便争相争夺,认为谁能抢到花炮,就能在当年获得财富和幸福。
三、赶社
侗族有在特定日子举行赶社的习惯,地点通常在野外,如放牧坪或田坝。社日那天,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此。孩子们观看热闹,成人则买卖交换农副产品。青年男女借此机会穿上新衣,姑娘们戴上银饰,系上绣花围腰,手持刺绣荷包,内装酸鱼、酸肉和糯米饭,与小伙子共进午餐。小伙子则会送给姑娘们糖果。
四、斗牛节
每年农历二月和八月,侗族都会庆祝斗牛节。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节前,青年人会吹着芦笙到其他村寨“送约”邀请对手。节日当天,牛王在芦笙伴奏下“踩场”。随后,牛王退场,三声铁炮响起,斗牛正式开始。获胜的“牛王”会受到人们的欢呼,并会有庆祝活动。
五、播种节
居住在湘、桂、黔交界地区的侗族人民,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会庆祝播种节。不同村寨的活动内容各异,有的放花炮,有的跳芦笙,有的走亲访友。其中,“舞春牛”是最有趣的活动之一。农耕队还会表演农事活动,整个表演场地就像一块田地,通过歌舞展现了侗族田间劳作的欢乐气氛。
六、姑娘节
湘黔桂边境的少数民族每年农历四月八日都会庆祝姑娘节。传说这个习俗源自侗族的杨姓。这一天,已婚的姑娘必须回到娘家与亲姐妹和姑嫂们共度佳节。她们会制作乌饭糍粑,并带着这种节日食品回婆家,同时分赠给亲友。
七、尝新节
侗族地区将六月六定为尝新节,有的地方会选择吉日庆祝。在湖南通道,尝新节这天,狗会被视为贵宾,新米饭煮好后,首先要让狗尝过。这是因为传说中狗为人类带来了谷种。
八、赶歌会
农历七月二十日是贵州省剑河县高坝地区侗族人民的赶歌会。青年男女会精心打扮,相约前往歌场。在此之前,他们通常会提前完成农活,并准备大量山歌或情歌以便在歌会上演唱。
九、过冬节
侗族将冬至视为侗年,相当于春节。这一天,侗族地区会有丰富的活动,如赛芦笙、多耶、侗戏、对歌等。在广西南宁,未能回家过侗年的朋友会在冬至这天聚集一堂,共度佳节。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