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中的帝是什么意思

2025-04-02 10:22:3312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黄帝中的帝是什么意思答案如下:

帝(拼音:dì)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模拟架木或束木焚烧以祭天,是“禘”的初文;一说其古字形像花蒂,是“蒂”的初文。帝的基本义是天帝、上帝,亦可指先王,周代以后战国以前亦可专指道德修养和功德很大很高的人,秦以后成为“皇帝”简称。

文字源流:

学术界关于“帝”字的解析主要有以下几种:

“帝”是“花蒂”的“蒂”的本字。其字形像花蒂的样子。高鸿缙在《中国字例》中将帝释为“根蒂”。这两种说法,不管“花蒂”还是“根蒂”,都是古人对于生命诞生的一种崇高信仰,亦可说是古人的一种生殖崇拜。

“帝”像架木或束木以焚烧祭天,本义是一种古老的祭礼,是禘的初文。禘祭初为殷人祭天及自然神、四方之祭,其后亦禘祭先公先王。禘由祭天而引申为天帝之帝,又引申为商王之称号。

此外还有“帝来源于光芒四射的太阳”“帝是鸟飞上天空形状的引申”“帝字来源于巴比伦”等多种说法。要说到“帝”字,多半是出现在“三皇五帝、黄帝、炎帝、汉武帝”这类称呼中。“帝”的本义应该与先民的祭祀崇拜有关。

甲骨卜辞中作为名词的帝字有两个意义,一是上帝,二是祖先。用在刮风、下雨、打雷、天旱等气象的文辞中一般指上帝,用在“受我祐”等文辞中一般指祖先神灵。

《甲骨文合集》6664片:“甲辰卜,争贞:我伐马方,帝受我又(祐)一月。”《甲骨文合集》14201片:“庚午卜,内贞:王乍(作)邑,帝叒(若)。八月。”《甲骨文合集》14198片:“辛丑卜,壳贞:帝叒(若)王。”

殷代最高奴隶主统治者称“王”或“我”,死后成了先王称“帝”。第一例,我攻打马方,祖先给我帮助。第二例,王建城邑,祖先使我顺利。第三例,祖先使王顺利。

《说文解字》认为:“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作为王的称号,这是本义的引申了,王才能称帝。“帝”由天帝、天神引申指人间的掌管、控制部落、国家等大权的人,例如“尧、舜、禹”。

还有后来的秦始皇称“始皇帝”,近现代还有用“帝”指“帝国主义”的说法,指的是掌握一定军事力量的、占统治地位的、有野心好侵略的资本主义。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