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全面的知识点?

2025-05-27 12:30:578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第二单元 生物的新陈代谢

Ⅰ 植物代谢部分:酶与ATP、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生物固氮

2.1酶的分类

2.2酶促反应序列及其意义

酶促反应序列 生物体内的酶促反应可以顺序连接起来,即第一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二个反应的底物,第二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三个反应的底物,以此类推,所形成的反应链叫酶促反应序列。如

意义 各种反应序列形成细胞的代谢网络,使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沿着特定路线有序进行,确定了代谢的方向。

2.3生物体内ATP的来源

ATP来源 反应式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ADP+Pi+能量——→ATP

化能合成作用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其它高能化合物转化

(如磷酸肌酸转化) C~P(磷酸肌酸)+ADP——→C(肌酸)+ATP

2.4生物体内ATP的去向

2.5光合作用的色素

2.6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比较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反应场所 叶绿体基粒 叶绿体基质

能量变化 光能——→电能

电能——→活跃化学能 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物质变化 H2O——→[H]+O2

NADP+ + H+ + 2e ——→NADPH

ATP+Pi——→ATP CO2+NADPH+ATP———→

(CH2O)+ADP+Pi+NADP++H2O

反应物 H2O、ADP、Pi、NADP+ CO2、ATP、NADPH

反应产物 O2、ATP、NADPH (CH2O)、ADP、Pi、NADP+ 、H2O

反应条件 需光 不需光

反应性质 光化学反应(快) 酶促反应(慢)

反应时间 有光时(自然状态下,无光反应产物暗反应也不能进行)

2.7 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的比较

C3植物 C4植物

光反应 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粒 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粒

暗反应 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 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基质

CO2固定 仅有C3途径 C4途径—→C3途径

2.8 C4植物与C3植物的鉴别方法

方法 原 理 条件和过程 现象和指标 结 论

生理学方法 在强光照、干旱、高温、低CO2时,C4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C3植物不能。

密闭、强光照、干旱、高温 生长状况:

正常生长

枯萎死亡 正常生长:C4植物

枯萎死亡:C3植物

形态学方法 维管束鞘的结构差异 过叶脉横切,装片

①是否有两圈花细胞围成环状结构

②鞘细胞是否含叶绿体 是:C4植物

否:C3植物

化学方法 ①合成淀粉的场所不同

②酒精溶解叶绿素

③淀粉遇面碘变蓝

叶片脱绿→加碘→过叶脉横切→制片→观察 出现蓝色:

①蓝色出现在维管束鞘细胞

②蓝色出现在叶肉细胞 出现①现象时:

C4植物

出现②现象时:

C3植物

2.9 C4植物中C4途径与C3途径的关系

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英文缩写为PEP。

2.10 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作用强的原因

C3植物 C4植物

结构原因:

维管束鞘细胞的结构 以育不良,无花环型结构,无叶绿体。

光合作用在叶肉细胞进行,淀粉积累,影响光合效率。 发育良好,花环型,叶绿体大。

暗反应在此进行。有利于产物运输,光合效率高。

生理原因:

PEP羧化酶

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只有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磷酸核酮糖羧化酶与CO2亲和力弱,不能利用低CO2。 两种酶均有。

PEP羧化酶与CO2亲和力大,利用低CO2能力强。

2.11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的关系

2.12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关系

2.13光合作用实验的常用方法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