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最佳答案
阅读理解不但是语文课要解决的学习任务,数学课也经常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在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在数学中不光有数字运算,还有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而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本文将讨论数学阅读理解的内涵及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教育对策等问题。
一、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在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例如当学生直接计算两个数字的积或者商时,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然而,把这两个数字放在文字题中时,他们就不知道是应该求积还是求商。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都不能准确理解。
二、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理解
小学数学文本由数学语言、词汇以及以非常简洁的形式符号组成,小学数学文本理解过程至少有四个层次:
1.正确理解词汇和符号。小学数学应用题常常用一些词汇来表述,这些词汇有些是数学中的专门术语,有些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因此,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是正确理解问题的前提。
2.正确解决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用词汇表示概念与用符号来表示概念之间需要相互翻译。
3.在应用题、用符号表示的数学方程表达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号关系和数量关系的问题。如在四则运算中,同时出现了加、除、括号等,这就必须理解这些符号的关系,才能确定计算的顺序。
4.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最终还是要构建合适的问题模型。在词汇、符号、语法结构的水平上去理解问题的文本都是必要的步骤,最终还是要形成一个合适的问题模型才能解决它。
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常有某些信息的缺口,而且在问题的给定条件和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总是包含了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将已有的概念性知识、理解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程序性知识联系起来,来弥补这种缺口的差异,形成关于问题的内在表征模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三、小学数学阅读的困难和对策
小学生在数学文本的理解中面临的任务以及困难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导致学生数学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根据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对策。
1.在数学理解的不同步骤上加以训练。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实践中每个学生的数学阅读困难也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不同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小学生理解的困难可能是不能理解数学术语和符号或者不知道将两者互译,还有可能是不善于理解数学的“语法结构”等。对策:对不能理解词汇和符号进行互译的学生,指导过程中要训练他们用多种方式理解和处理同一个数学主题。
2.指导学生构建“活的”、结构化知识。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用于解释文本信息的足够的已有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虽然很充分,但不知道选择合适的知识点与问题情景联系起来;学生对问题理解与题目表达的含义不一致。对策:根据以上原因,在实践指导中要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形成有结构的知识体系。
3.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适当的元认知训练。小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或文本时,其认识活动不仅是指向外在问题文本,还指向自己的认识活动为对象的认识,就是“元认知”,就是对认识活动的认知。在对数学问题理解过程中的元认识活动包括很多内容,如事先计划预测结果、时间分配、自我控制、自我质疑、自我评价等,从以往的实践证明,许多学生不善于理解数学文本,可能是因为元认知能力的缺乏造成的。
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语文识字量和知识水平的局限,造成他们阅读能力不够。他们常常依赖老师或家长帮助其读题、分析题意,没有自己阅读题目的习惯。我们经常在批改作业中发现,前一次做过的一类题目要求是划出一组题中得数较大的一个算式,这一次再做类似的题型,只不过题目要求变成了在得数较大的算式后面打“√”,许多学生做题时还是按照以前遇到过的要求做题,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做题之前根本就没有阅读过题目要求,也就根本谈不上按要求正确完成习题了。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让学生自行读题、独立理解题意。当在学生学完拼音之后,教师可给题目要求注上拼音,让学生独立读题。读题时先要求读出声音来,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眼、耳、口、心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而且,在读题时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重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关键词语。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题义。学生在读了之后还不能正确理解的地方,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在做题之前要阅读题目要求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步养成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并杜绝上述错误情况发生。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或练习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会有稀奇古怪的错误出现,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做题时读题不够完整,往往句子只读一半,就开始动笔做题,这样造成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但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在数学课中应该重视阅读理解教学。从过程看,数学阅读理解包含了前后相依的四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学生都可能面临困难,我们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包括建构结构化的知识、适当的元认知训练等。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