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025-07-06 21:55:387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将抽象或深奥的事物以具体或浅显的事物比拟,形成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的关系。用于记叙、说明、描写,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让抽象变得浅显易懂。

如: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2、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感情或生命,使物具有人的特征,生动地表达思想感情。

如: 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绘。强调事物特征,引起读者共鸣。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结构、字数相同,语气一致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增强语势,使论证更严密、有力。

如: ①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

6、设问:提出问题并给出答案,引起思考。

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7、反问:以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思,强调语气。

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8、反语:通过说反话表达实际意思,增加感情力量。

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9、反复: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或句子,增强语气。

如: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10、借代:用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本体、专名代通称等方法,突出形象。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11、对比:通过对比不同事物的特征,强调和突出事物本质。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通感:将不同感官的感受相沟通,增强语言的审美效果。

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13、用典: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丰富内容和思想。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4.联想: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丰富想象,增强艺术效果。

15.呼告:直接呼唤对象,增加抒情效果。

16.顶真:结构紧凑,增强语言连贯性,突出事物联系。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