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50字
最佳答案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有:烽火戏诸侯、立木为信、一诺千金、宋濂的故事、曾子杀猪、食言而肥等。
1、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为博取褒姒一笑,下令点燃20多座烽火台,烽火是边关报警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时才能点燃。诸侯们见到烽火,匆匆赶到,知道这是周幽王的花招后愤然离去。褒姒看到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会心一笑。五年后,敌军大举攻周,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2、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3、一诺千金
秦未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丸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4、宋濂的故事
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了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
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5、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
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你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欺骗儿子,儿子于是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
6、食言而肥
春秋时,鲁国大夫孟武伯,说话一向无信,鲁哀公对他很不满。有一次,鲁哀公在五梧举行宴会,孟武伯照例参加,有个名叫郭重的大臣也在座。这郭重长得很肥胖,平时颇受哀公宠爱,因而常遭孟武伯的嫉妒和讥辱。
这次孟武伯借着向哀公敬酒的机会,又向郭重道:“你吃了什么东西这样肥胖啊?”鲁哀公听了,很觉厌恶,便代替郭重答道:“食言多也,能无肥乎!”这句话分明是反过来讽刺孟武伯惯于说话不算数,而且在宴会,上当着群臣之面,出于国君之口,孟武伯顿时面红耳赤,感到万分难堪。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