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那时我们还年轻——北岛
最佳答案
我看不见清澈的水池里的金鱼,隐秘的生活。
北岛,中国当代诗人,朦胧诗人代表之一。1970年开始写作,1978年与诗人芒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杂志。北岛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也是一位现代诗学的深入探索者。
他的创作展现了中国现代诗学的一个关键性转型,对现代诗歌创作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出版的诗集包括《陌生的海滩》、《北岛诗选》、《在天涯》、《午夜歌手》等,其他作品有《归来的陌生人》、《蓝房子》,散文集《青灯》等。
北岛是1980年代诗坛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诗人。他的创作始于文革时期的地下写作,"你刚说我是一匹桀骜的红鬃烈马,我却安静得像一个孩子",是北岛年轻时的真实写照,他的诗歌使诗坛震惊。作为一个颇具政治性争议的诗人,北岛诗歌所散发的艺术光芒却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在《占领》中,北岛写道:"人类的郊区/悬崖之间的标语写着/未来属于你们",散发着一种年轻与未来的创造力,时至今日,北岛的诗歌没有沉落,依旧璀璨。
在《缺席》中,北岛的诗歌读来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魄力,"民族复兴的梦想/英雄高举手臂占据夜空/小丑倒立在镜中的沥青上/我关上假释之门/抗拒那些未来的证人/这是我独享尊严的时刻"。
北岛出生于1949年,少年时期连续历经了社会动荡的磨砺,他在《回答》中呼喊:"时代,一个多么重的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可我们曾在这时代的巅峰。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我们突然成了时代的孤儿。就在那一刻,我听见来自内心的呐喊:我不相信。" 这是北岛最初的宣言,也是他的诗歌起点。
在《多事之秋》中,北岛说:"一个逃避规则的男孩/越过界河去送信/那是诗,或死亡的邀请。" 诗人在此已经脱离了时代所框定的人生轨迹,他通过写作来寻找人生的方向,希冀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为自己的内心找到永恒的寄托。
北岛的诗歌,意象都是极具想象力与美感的,在《无题》中,他写:"我看不见/清澈的水池里的金鱼/隐秘的生活"。
在《太阳城札记》中,北岛写道:"孩子/容纳整个海洋的图画/叠成了一只白鹤/命运/孩子随意敲打着栏杆/栏杆随意敲打着夜晚/生活/网"。
北岛的理想如这条路一样,是从怀疑、否定、死亡中延伸出来的。在挣扎中他以存在主义的姿态来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实现内心的平衡,因此在精神上有悲剧的意味。
在《雪线》中,北岛写道:"雪线/忘掉我说过的话/忘掉空中被击落的鸟/忘掉礁石/让它们再次沉没/甚至忘掉太阳/在那永恒的位置上/只有一盏落满灰尘的灯/照耀着/雪线以上的峭壁/历尽一次次崩塌后/默默地封存着什么/雪线下/溪水从柔和的草滩上/涓涓流过"。
北岛在希望和绝望、放弃和坚守、对人的肯定和对人的否定之间徘徊,而生活本来就是复杂的,会有"崩塌"的废墟情景,如理想的失落、现实中摆脱不了的困境、命运的动荡等,而觉醒不能成为解救的方式,当崩塌、沉沦到极限,临近雪线或零度线时,生命的另一面自然会"在绝望中开花"。
北岛并不是《今天》杂志创办之际横空出世的,一个时代早已经慢慢孕育了它的觉醒者、反叛者以及代言人的诞生。
某种程度上,时代既是北岛诗歌的孕育者,又是影响北岛初期创作的破坏者。时代精神与个体情感之间的冲突投射到北岛的创作中,其诗中层出不穷关于时代与自身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
北岛曾在《波兰来客》中说起:"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文字中满满是青年人成长之后,无处安放的沧桑与无奈。
无论如何,北岛的诗歌中,还有一种充满从生活深处向外张望的乐观,他在《青灯》中说:"那时我们还年轻。穿过残垣断壁苍松古柏,我们来到山崖上。沐浴着夕阳,心静如水,我们向云雾飘荡的远方眺望。其实啥也看不到,生活的悲欢离合远在地平线以外,而眺望是一种青春的姿态。"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