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下面成语的主人公

2025-10-11 04:03:0692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杏林春满:董奉

“杏林”一词是中医界的常用词汇,医家常以“杏林中人”自居。这个词语源于汉末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医术和道术都很高明,与华伦、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传说士燮在交州被恶疾困扰,昏死三日,董奉用自制药丸和水救治,士燮神奇般地苏醒,能动弹、说话,完全恢复。董奉从不收病人的钱,但要求患者在他的宅旁种植杏树。重病患者植五株,轻病患者植一株。几年后,董奉治愈患者上万,植下的杏树有十几万株,郁然成林。每逢杏熟时节,董奉用稻谷换取杏子,将所得稻谷救济贫民。董奉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敬仰,被称为“杏林春满”,“誉满杏林”。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后,设坛祭祀他。后来人们在董奉隐居处修建杏坛、真人坛、报仙坛,纪念他。

水滴穿石:张乖崖

张乖崖在崇阳当地方官。一个小吏从库房出来,藏有一钱,张乖崖发现后问钱的来源,小吏说是库房所得。张乖崖下令严惩,小吏大怒,称只是一文钱,打也不怕。张乖崖写下判决:“一天一文,一千日就是一千钱;用绳子锯木头,木头终会断;小水滴不断滴石头,石头终会穿。”随后斩首小吏,向台府报告。这个故事至今仍在崇阳流传。

胸有成竹:文与可

北宋时期的文与可是著名的画家,擅长画竹。为了画好竹子,他常年观察竹子的变化,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晴天阴天,都深入竹林。他观察竹子在不同季节、天气下的形态和颜色,细心记录,因此画起竹子来,无需预先画草图。晁补之称赞文与可画竹时,“胸有成竹”。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