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七卿年表洪武年间

2025-02-09 20:09:20119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洪武年间,明朝的中央政府机构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最初,明朝沿用了元朝的中书省制度,设有左、右丞相,如李善长担任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后来,官职名称有所调整,如将右相国改为左相国,左相国改为右相国。洪武元年,中书省开始统辖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尚书官员均为正三品,但不再设置中书令。

从洪武元年戊申(1368年)到洪武五年壬子(1372年),尚书官员的任命频繁变动,如滕毅、盛原辅、张明善等人在这一时期担任不同部门的尚书。随着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的爆发,中书省被废除,六部尚书的权力得到加强,官职名称也有所调整,如偰斯、洪彝等人成为新的尚书,都御史的职位也有所变化。

到了洪武三十年丁丑(1397年)和三十年后,虽然具体职位有所更新,但都体现了明太祖朱元璋对中央官制的不断调整和强化。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明代初期政治体制的演变过程。

扩展资料

明朝尚书与都御史年表,简称明朝七卿年表,旨在列举中国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至崇祯末年(1644年)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与都察院的最高长官。除短暂的明朝中书省时期外,七卿长官均为正二品,为明朝政府文臣中最高行政长官。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