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贤者戒子文言文翻译
最佳答案
1. 文言文戒子说的译文是什么啊
孟母戒子 译文
孟轲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小孟轲突然停止背书,然后再背诵下去。(发现这种情况),小孟轲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小孟轲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小孟轲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警告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从此以后,小孟轲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
陶母戒子的译文
陶侃在青年时期作过鉴察鱼梁事物的小官,曾派人送一陶罐腌鱼给母亲。他母亲把原罐封好交给送来的人退还,同时附了一封信责备陶侃,说:“你作小官,拿公家的东西来闭塞给我,不但对我毫无裨处,反倒使我担心。
文舒戒子译文
季汉王刘昶,字文舒。性格谦谨仁厚,为他哥哥的儿子取名字都符合这个谦谨仁厚的作风,分别叫刘默,刘深。自己的儿子分别叫刘浑,刘深,刘沦,刘湛。
他写书信告诫子侄们:“我之所以给你们起这样的名字,是想让你们看见名字,体验我对你们寄予的厚望,不至于违背我的告诫行事。万物的道理:成就的快,败亡的也快;成就的晚能够善终;委曲才能伸张,谦让才能成就德行,显示弱小实则坚强,以这样的原则行事,事情很少有不能达到目的的。如果有人批评你,应该自我检讨。俗话说:感觉寒冷就要穿上厚袄御寒,阻止他人的批评诽谤就要自我检讨改正。这真是至理名言阿。”
司马懿因此向朝廷推荐刘昶认为他才德兼备。
2. 文言文《训子戒子》的译文是什么
文言文《训子戒子》的译文:
郑晓尚书训诫他的儿子履淳说:“
一个人做事要胆大,有魄力,但考虑事情又要心细、周密;用智要圆通灵活,但行为要端正大方。大的志向没有才干不会取得成就,而大的才干没有勤学苦练也是不成的。读书并不是能记能背,而要探究事物的所以然,融会贯通,如亲身实践。隐居在南阳的诸葛亮一展露才能就任丞相,淮阴的韩信一被重用就拜为大将,他们果然都是盖世雄才,这都是平时善于学习的结果。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读书应当知道这些。不然的话,世上能读书、能写文章却不善于做官、不善于做人的人就太多了。 ”
原文:
尚书淡公训子履淳曰:“胆欲大心欲小志欲圆,行欲方.大忘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学非记,诵云尔当究事所以然,触与心目,始身亲履之.南阳一出即相,淮阳一出即将,果盖世雄才,皆是平时所学.老土读书当如此.不然,世之能读书能文章不善做官人者最多也
3. 《李存审戒子》文言文(原文,翻译,注释)
李存审戒子
【原文】:
(1)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2)一剑去(3)乡里,四十年间,位及(4)将相。其间出(5)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6)骨出镞(7)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8)藏之,曰:“尔曹(9)生于膏粱(10),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子孙皆(11)诺(12)。
【翻译】:
李存审出生贫穷没有地位,他曾经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那段时间里逃脱死亡而获得万分之一的生存机会并非只有一次,被利箭射进骨头又取出的情况上百次.”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吩咐他们贮藏起来,说:“你们这一辈出生于富贵,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孩子们都答应了。
【注释】:
(1)出:出身(2)提:带(3)去:离开(4)极:达到(5)出:脱离(6)破:剖(7)镞:箭头(8)命:命令(9)尔曹:你们(10)膏粱:精美的食物,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11)皆:都(12)诺:答应
望采纳!
4. 文言文《周公戒子》译文
(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
(译文)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
5. 戒子益恩书文言文原文翻译
《戒子益恩书》全文分两部分:
一、自述追求学业的经历
郑玄首先向儿子追述了自己一生的经历。他说,家里过去生活贫寒。我年轻时,曾任乡中掌管听讼收赋税的小吏啬夫。我不喜欢走作官的道路,而乐于追求学业。后来,经父母和兄弟允许,我辞去官职,外出游学。曾经到过周、秦两朝的都会西安、洛阳、咸阳等地,来往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各地。在周游求学的过程中,我不仅有幸拜见在官位的博古通令、博学多才的人,还受教于隐居民间的有学问的大儒学者。见到这些学业上颇有成就的人,我都虚心求教。他们对我都热心给予指导,使我受益匪浅。这样,我广泛地考察和研究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典籍,也粗略地阅读了一些传记,还时常参阅外面不易得到的藏书,领略到一些天文方面的奥秘。
过了40岁以后,才回家赡养父母,租田种植,以使父母欢度晚年。后来,遇到宦官专权,捕禁异党,我也受牵连被捕入狱,坐牢14年之久,直到朝廷大赦,才得到自由。
恢复自由后,恰逢朝廷选拔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大将军三司府征召我做官。与我同时一起被征召的人,早就做了宰相。我觉得他们几位有美德有高才,配得上为王臣,适宜于在重用之列。而我反复考虑自身的条件,觉得自己不适宜去做官。我念念不忘做的是,记述先代圣贤的思想,整理、注释诸子百家的典籍。我渴望在做学问上施展我的才华。因此,朝廷一再征召我,我也未应征召去做官。
郑玄追述自己一生的经历,其语言虽然很平淡,但却充分表现了他一心追求学业的坚定意志。他有官不做官,当朝廷征召他做官,他坚辞不 *** ;身陷囹圄十四载,追求学业的志向毫不动摇;他不辞劳苦,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广拜名师,四处求学,博览群书。他这种坚韧不拔的治学精神,无疑对儿子是极大的激励。
二、教子做人
1.教子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郑玄撰写这个家训时,已年届七十。他感到自己老了,于是把主持家事的责任交给儿子。他希望儿子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他说:“咨尔茕茕一夫,曾无同生相依,其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已志,若致声称,亦有荣干所生,可不深念邪!可不深念邪!”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想到你孤孤单单一人,没有同胞兄弟,可以相互依靠,你更应该勉励自己努力探求君子之道,深入钻研、修养,不要有丝毫懈怠,要恭敬、谨慎、威严、讲礼仪,以便做个有道德的人。一个人要能显耀而有名誉,要靠朋友同事的推崇,然而,要成为有高尚德行的人,能立足于世上,要靠自己有志气,去努力。假如一个人因此自立于世上,名声称著,对他的父母来说,也是一件荣耀的事。这些,你能不认真、深入思考吗?
2.教子继承父业做学问
他说:“吾虽无线冕之绪,颇有让爵之高,自乐以论赞之功,庶不遗后人之羞。未所愤愤者,徒以亡亲坟垄未成;所好群书,率皆腐敝,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与其人,日西方暮,其可图乎。”这是说,我平生虽然没有做高官显贵的业绩,但颇有谦让爵位的高风亮节。使我感到欣慰是,我在论述先圣典籍的原意和褒赞先圣思想方面,还做了一些事情。在这方面,我没有留下让后人可指责而感到羞愧的地方。使我放心不下的,只是亡故亲人坟墓尚未建造完毕。我一生所特别爱好的这些书籍,都很破旧了,现在我也无力到书房去整理定稿,只好传与后人。我已年迈,日薄西山,我还想做些什么呢?
郑玄情恳恳,意切切,热切地希望儿子继承父亲一生为之奋斗的学业。
3.教子勤奋、节俭、自立
他最后告诫儿子说:“家今差于昔,勤力务时,无恤饥寒,菲饮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令我寡恨。若忽忘不识,亦己焉哉!”这是说,我们现在的家境大不如以前了,只有你勤奋努力,不荒废大好时光,方能不必担忧温饱问题。你要节衣缩食,俭朴度日,就可以使我没有什么可以惦念的了。这些你要牢记。如果你忽视、忘却了我的这些话,那只好算我白费口舌了
6. 《文舒戒子》文言文的答案
原文:季汉王昶,字文舒。性谨厚,名其兄子曰默,曰沉;名其子曰浑,曰深,曰沦,曰湛。为书戒子曰:“吾以数者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德,弱以为强,鲜不遂矣。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谚曰:救寒莫于重裘,止谤莫于自修。斯言信矣。”司马懿荐其才德兼备。 译文:季汉王刘昶,字文舒。性格谦谨仁厚,为他哥哥的儿子取名字都符合这个谦谨仁厚的作风,分别叫刘默,刘深。自己的儿子分别叫刘浑,刘深,刘沦,刘湛。 他写书信告诫子侄们:“我之所以给你们起这样的名字,是想让你们看见名字,体验我对你们寄予的厚望,不至于违背我的告诫行事。万物的道理:成就的快,败亡的也快;成就的晚能够善终;委曲才能伸张,谦让才能成就德行,显示弱小实则坚强,以这样的原则行事,事情很少有不能达到目的的。如果有人批评你,应该自我检讨。俗话说:感觉寒冷就要穿上厚袄御寒,阻止他人的批评诽谤就要自我检讨改正。这真是至理名言阿。” 司马懿因此向朝廷推荐刘昶认为他才德兼备。
应该是对的
7. 《孟母戒子》文言文翻译
翻译为:
孟子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所遗忘,后来又想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以此来警诫孟子,从那件事以后,孟子不再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原文: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愃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出自《孟母戒子》是汉代韩婴所写的一篇古文,选自《韩诗外传》。该古文主要讲述了孟母教育孟子的所作所为。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
扩展资料:
文中主要人物:
而编纂成的其他摘录性的选集,如其他汉代著作《说苑》、《新序》、《列女传》等。
主人公介绍编辑
孟丘
孟子名轲,字丘(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说创始人之一,被世人尊称为“亚圣”。有关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下来的还有“孟母三迁”。
教”和“身教”的智慧。
孟母(教子)
孟子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半途而废,要专心致志,这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8. 文言文翻译
《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译文: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遇到了大雨,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了。他家的狗不知道,迎上去向他汪汪地叫了起来。杨布十分恼火,要去打狗。杨朱说:“你不要打狗,你自己也会这样的。倘若你的狗出去时是一身白而回来时却变成了一身黑,那你难道不同样觉得奇怪吗”
《诗画皆以人重》: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淳、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译文:我曾经说过诗文书画 都是因为人的品德才变得贵重起来,苏轼、黄庭坚的墨迹流传到今天,一个字的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章淳、蔡京、蔡卞之流的字难道写得不好吗,但是后世的人都把他们的字当成粪土一样,一分钱也不值。欧阳修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古时候的人都会写书法,但只有那些廉洁贤能的人的字才能够流传久远,就算颜鲁公(颜真卿)的字写得不好,后世的人见了也会把他的字当成宝贝一样,并不单单是因为他的字的本身的好坏。诗词与文章这类都是这个道理。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是依靠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就落魄,大多不能融入社会,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胶柱鼓瑟》:齐人就赵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译文:有个齐国人跟赵国人学弹瑟,由赵国人先调好了弦,(齐人)就将调弦的柱子用胶粘住了回家。三年弹不成一首曲子,那齐人埋怨赵国人。有个跟赵国人学艺的人来到他这里,询问他埋怨的原因,才知道前面这(齐)人这么蠢。
9. 识才用贤 文言文 翻译
【原文】哀公问于孔子曰:“人何若而可取也?孔子对曰:“夫弓矢和调,而后求其中焉;马悫愿顺,然后求其良材焉;人必忠信重厚,然后求其知能焉。今有人不忠信重厚,而多知能,如此人者,譬犹豺狼与,不可以身近也。是故先其仁信之诚者,然后亲之,于是有知能者,然后任之。故曰:亲仁而使能。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夫言者所以抒其匈而发其情者也,能行之士,必能言之,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夫以言揆其行,虽有奸轨之人,无以逃其情矣。”哀公曰:“善。”
【翻译】鲁哀公询问孔子说:“像什么样的人可以任用?”孔子回答:“弓与箭协调,然后才能要求射中目标;马老实善良驯服,然后才能要求它是一匹好马;人一定要忠实守信不刻薄,然后才能要求他充满智慧和才能。现在有的人不忠实守信而且刻薄却充满智慧和才能,像这样的人,好像豺狼一样,不能和他接近。因此要以仁厚诚信为先,然后和他亲近,在这之后发现是有才能的人,然后任用他。所以说:亲近仁厚的人并使用他的才华。任用人的方法,观察他的言行。言是指抒发他胸中情志的话,有才华的人一定能作到,所以要先观察他的语言然后考察他的行为。用语言来揣度他的行为,那么即使有为非作歹的人,无法掩饰他的真情。”鲁哀公说:“好。”
我是《学海风暴》里面做到才查的,结果关于这东西的很少。
原文翻译是我找的。答案是我做的
《学海风暴》答案(仅供参考)
:
1.是故/先观其言/而窥其行
2.取:任用
中:射中
近:靠近
术:方法
3.人一定要忠实守信不刻薄,然后才能要求他充满智慧和才能。
用语言来揣度他的行为,那么即使有为非作歹的人,无法掩饰他的真情。
4.是故先其仁信之诚者
5.亲贤臣,远小人。
10. 陈万年戒子文言文翻译
陈万年教子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万年教子
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
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
去,不听我讲,为什么?”
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
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陈万年,汉宣帝时任御史大夫。他好结交权势,对皇后的家人更是卑躬屈膝。他的儿子陈咸却跟老子完全不一样,疾恶如仇,不畏权势,经常上书讥讽皇帝的近臣。陈万年觉得儿子这样必将得罪于人,一次,生病休息时,将儿子叫到床前训话,讲到半夜,言犹未尽。陈咸竟睡着了。突然头磕到屏风上,“砰”的一声,把陈万年吓了一大跳。陈万年大怒,要拿杖来打他,并严厉责问道:“我今天这样诚信教你,你倒睡起觉来,把我的话当耳边风。为什么这样?”陈咸说:“我都听见了,总的意思不过是叫我拍马屁套好人家。”陈万年默然无语,挥手让陈咸离开。
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
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
去,不听我讲,为什么?”
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
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