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芙蓉女儿诔诗词鉴赏
最佳答案
在《红楼梦》的全部诗文词赋中,这篇《芙蓉女儿诔》是最长且作者文学才能发挥最充分,同时表现政治态度最明显的作品。小说原文中有一段对这篇诔文写作的描述,对于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至关重要,但在程高本中被删去。这段描述揭示了诔文背后的复杂意图和作者的创作背景。宝玉认为,如果按照世俗的奠礼方式写作,将无法体现他和黛玉独特的个性和情感。他主张开创一种独特的排场,这种排场应风流奇异,与世俗无关,以不负他与黛玉的为人。同时,引用古人“潢污行潦、苹蘩蕴藻之贱,可以馐王公,荐鬼神”的观点,强调情感的真诚与敬意才是关键,而非形式的贵贱。对于诔文和挽词,宝玉主张要有独特的见解,不应模仿前人,而应以泪泣血,字字句句都带着哀痛,宁可让文采不足,情感有余,也不可只追求文藻的华丽而失去应有的悲戚之情。宝玉提到古人多有微词,非他一人所为,当时社会环境严酷,许多人不敢触及政治时弊,担心影响功名。宝玉自己不看重功名,不追求世人称赞,因此大胆创新,模仿楚人的经典作品如《大言》、《招魂》、《离骚》等,结合诗词、典故、比喻,随意表达喜怒哀乐,以文为戏,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不受世俗规矩的束缚。宝玉自己写这篇诔文,并不为人所知,因此大胆地杜撰了一篇长文。这段话揭示了诔文背后的意图是讽刺和批判当时的黑暗政治,通过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情节来表达对现实的讥评。清代的文禁十分严格,稍有干涉朝廷之嫌,就会招致文字之祸,因此一般人都不敢触及政治时弊,而曹雪芹逆潮流而动,揭示了封建政治的黑暗。他巧妙地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意图,通过模仿古人的作品,借古讽今,既幽默又沉痛,体现了他的艺术风格。理解这些背景,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在这篇表面上写儿女悼亡之情的诔文中,宝玉用了贾谊、鲧、石崇、嵇康、吕安等在政治斗争中遭祸的人物的典故。宝玉创作的这篇长文既不是为秦可卿之死而作,也不是为了祭奠金钏儿,尽管她们的死让他深感哀痛。这篇诔文充满了真挚炽热的情感,想象丰富,比喻生动,夸张奇特,词藻华丽,语句优美,对仗工整,音和律同,比喻贴切,形象生动,排比迭出,大气磅礴,震撼心灵,声情并茂,气势恢宏,风格慷慨激昂,悲凉沉郁,语言刚健有力,音调铿锵雄浑,极具艺术感染力。宝玉的这篇《芙蓉女儿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不世之材,绝世佳作,体现了他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对封建政治的深刻批判。
扩展资料
《芙蓉女儿诔》是我国长篇古典名著《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主人公贾宝玉祭奠心爱的丫鬟晴雯时创作的一篇祭文,作品文采飞扬、感情真挚、寓意深刻,全面体现了作者曹雪芹的不世文才。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