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文言文翻译
最佳答案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的意思是: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句子(节选自《贞观政要·卷六》):“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人言作天子则得自尊崇,无所畏惧,朕则以为正合自守谦恭,常怀畏惧。”
唐太宗认为桐橡,天子应当谦逊恭谨,经常心怀畏惧,而不能自认为尊贵崇高,无所畏惧。他引用了古语“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以及《易经》中“人道恶盈而好谦”的观点,说明天子若自尊崇,不守谦恭,身上的错误之事,无人敢直言进谏。太宗每出言行事,都深思皇天之威和群臣之敬,不敢有丝毫放纵。他以敬畏之心,对待大臣,让他们都能看见,并感念此情。
魏徵进一步引用古人之言:“靡不有初,旅友鲜克有终”,希望太宗能坚守谦虚谨慎的原则,日日审慎,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不会出现颠覆。唐虞之盛世,正是运用了这一方法。
贞观三年,太宗询问给事中孔颖达关于《论语》中“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虚”的解释。孔颖达解释说,圣人设立教义,旨在教导人们谦逊自持。即便是自己有能耐,也不拆轮槐自夸自大,仍要向能力不及的人寻求帮助,充实自己。自己虽有才能,却要表现得谦虚,自己虽有实际,却要装作空虚。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帝王之德,都应该如此。帝王内心蕴藏神明,外表则需深沉,让人心中无法揣测,正如《易经》中所说“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若位居高位,却炫耀聪明,以才气凌驾于人,掩饰错误拒绝谏言,上下沟通不畅,君臣之道相悖,这是自古以来国家灭亡的原因之一。
太宗表示赞同孔颖达的观点,并下令赏赐孔颖达二百段布料。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