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博永发愤文言文阅读答案
最佳答案
1. 文言文博永发愤读书
博永发愤读书的原文: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与张幸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①,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②。 王肃为豫州,以永为王肃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趣淮水。火既竟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教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伏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兵千人,南逆埤,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埤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译文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年随叔父傅洪仲与张幸从南青州归顺北魏,不久又向南逃亡。他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做了崔道固的城局参军,与崔道固一起投降北魏,做了平齐郡的平民。
王肃做豫州使的时候,任命傅永做王肃的平南长史。齐国将领鲁康祖、赵公政侵犯豫州的太仓口,王肃命令傅永抗击他们。傅永考虑吴、楚的军队喜欢以偷袭敌营为能事,而且贼人如果夜袭,必然要在渡过淮水的地方用火来标记它的浅水处。傅永设下埋伏之后,仍然秘密地派人用壶盛着火油,渡到河南岸,在水深的地方安置下,嘱咐他们说:“如果有火起,就把这火油点着。”这天夜里,鲁康祖、赵公政等果然亲自率领部队来劫营。东西两边的伏兵一起夹击,鲁康祖等人逃奔向淮水。火起后,便无法标记他们原来渡河的地方,于是他们便向傅永所放置火油的地方争渡。河水很深,淹死很多人,斩首的有几千人,活捉了赵公政。鲁康祖连人带马掉进淮河里,早晨找到了他的尸体,斩下脑袋后连同赵公政一起送到了京师。 ( 裴叔业围困涡阳,当时皇帝正在豫州,派遣傅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一起解围?傅永说:“挖很深的沟壑,筑坚固的壁垒,然后图谋解救涡阳之围。”高聪等人不听从他的意见,结果一交锋就失败了。高聪等丢盔弃甲逃到悬浮瓦壶的地方,傅永独自收拾了散兵慢慢地返回,贼兵追来,他又设下埋伏还击,打击了敌军的锐气。后来刘藻充军边远地区,傅永仅仅是被免官而已。还没过十天,傅永被诏为汝阴镇将,兼任汝阴太守。)
中山王元英征讨义阳,傅永任宁朔将军、统军,他担当包围任务来阻遏义阳的南门。齐将马仙埤扎营相连,逐渐挺进,谋划着解救围困。傅永于是分出一部分军队给长史贾思祖,命令他坚守兵营堡垒,自己率领骑兵和步兵一千多人,向南迎击马仙碑。贼人从上面用箭射傅永,射穿了他的左腿,傅永拔出箭再次冲进敌阵,于是大败敌军,马仙埤烧毁营寨卷起盔甲逃跑。中山王说:“您受伤了!还是回营寨吧。”傅永说:“以前汉高祖摸着脚趾头,是不想被人知道自己受伤了。我虽然地位低微,但也是国家的一个统领,怎能给贼寇留下个射伤我朝大将的名声呢!”于是和众将士一起追赶敌人深夜才回。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三军将士没有人不认为他是豪壮勇猛的。
注释:
①寻:不久 ②让:责备 ③涉猎:泛览群书 ④露布:公开的文告
2. 博永发愤文言文翻译
原文】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注释】
①寻:不久。
②过:超越,胜过。
③请:请求。
④让:责备。
⑤涉猎:泛览群书。
⑥露布:公开的文告。
⑦傅永:南北朝时武将,字修期。
⑧书:写书信。
⑨每:常,经常。
⑩报:回复,回答。
【翻译】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小的时候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进入魏国,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气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飞快地奔跑。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狠狠地责备他,不给他答复(帮他回信)。于是傅永就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3.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D “世”这里是“世世代代”的意思, 作状语,修饰“仕”,其前断句,排除A、C;“臣”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B.句子翻译为:薛聪回答说:“我薛氏的远祖广德,世世代代在汉朝做官,当时人称之为汉人.我的九世祖薛永,随刘备入蜀,当时人称之为蜀人.我现在侍奉陛下,只能算臣虏而不能算蜀人.”(2)A 应为“古代男子成年时要行冠礼”,另外“还没有成年”有误,男子20岁称弱冠,此时已经成年.(3)B “他被当时的人称赞,因此被朝廷任命为著作佐郎”因果倒置,根据原文“聪起家便佐著作,时论美之”,应是“被朝廷任命为著作佐郎,因此他被当时的人称赞”.(4)①父忧:父亲丧事;庐:修建房舍;酸感:使…悲伤感动.句子翻译为:遭逢父亲丧事,薛聪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哭泣的声音,使路人悲伤感动.②苦让:坚持推辞;雅:很;体悉:体恤了解.句子翻译为: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他总是坚持推辞不接受,孝文帝也很体恤了解他.答案:(1)D(2)A(3)B(4)①遭逢父亲丧事,薛聪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哭泣的声音,使路人悲伤感动.②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他总是坚持推辞不接受,孝文帝也很体恤了解他.参考译文: 薛聪,字延智,品行正直有见识,他很看高自己,不随便与人交往.即使在看不见人的房间,也整天严肃庄重,见到他的人没有不肃然起敬的.他广泛阅览古代典籍,精力过人,对于前人的言行,也多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辞藻辩驳与应对,更是他所擅长的.遭逢父亲丧事,薛聪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哭泣的声音,使路人悲伤感动.兄弟的情谊和睦深厚,但家教特别严,弟弟们即使成家做官,常常也免不了要受棍棒的惩罚,对他肃然起敬.不到二十岁,州府征用为主簿. 太和十五年,开始做官,担任著作佐郎.在当时,魏孝文帝留心于厘清氏族,审定官秩品级,士大夫入仕做官,优等的人也只能担任奉朝请,薛聪一开始就是著作佐郎,当时的人评论称赞他.后来升任书侍御史,所有他弹劾的人,即使是强横也不回避,孝文帝有时想宽恕人,薛聪就据理争辩.孝文帝常说:“我看到薛聪,不能不感到害怕,何况是其他人呢?”从此权贵外戚都不敢妄动.屡经升迁到直阁将军,兼任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依然担任直阁之职.薛聪很受孝文帝的信任,对外把他看作德才兼备的能臣,对内把他视为可靠的心腹.亲信禁卫之兵,都委任薛聪管辖统领,所以整个太和年间,薛聪一直担任直阁将军.群臣退朝以后,薛聪总是陪伴侍卫在皇帝身边,谈话直到夜深人静.时政得失,他都参与谋划,时常劝谏皇帝的过失,所进谏的事多被皇帝采纳.他稳重沉着细密,外人无法窥探行迹.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他总是坚持推辞不接受,孝文帝也很体恤了解他,对他说:“你的道德修养已经很高,本来就不是用官爵可以使你感到荣耀的.”又任命他为羽林监.孝文帝曾和朝臣议论天下姓氏的地理位置和人物,对薛聪开玩笑说:“世人都说你们薛氏是蜀人,肯定是蜀人吗?”薛聪回答说:“我薛氏的远祖广德,世世代代在汉朝做官,当时人称之为汉人.我的九世祖薛永,随刘备入蜀,当时人称之为蜀人.我现在侍奉陛下,只能算臣虏而不能算蜀人.”孝文帝拍手笑着说:“你自己说明不是蜀人就行了,何必还要挖苦我呢?”薛聪于是扔了手中的戟后出去了.孝文帝说:“薛羽林喝醉了.”他被皇帝知遇到了这种程度. 二十三年,跟随皇帝到南方征战,兼任御史中尉.等到宣武帝登基,任命为都督、齐州刺史,执政简约平静.在齐州去世,官民都怀念他,留下他的坐榻用来纪念他.赠为征虏将军、华州刺史,谥号简懿侯.魏前二年,追赠薛聪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延州刺史.。
4. 《高中文言文阅读傅永附答案及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l2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与张幸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①,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②。
王肃为豫州,以永为王肃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
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
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趣淮水。火既竟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
水深溺死斩首者教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永乃分兵伏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兵千人,南逆埤,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埤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
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选自《北史·傅永传)(有改动)【注】①鞍桥:马鞍。②平齐-:魏属郡名。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驰骋:行走如骑马奔驰。B。
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 斫营:砍削木头建筑营寨。C。
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 稍进:稍微前进。 D。
自将马步兵千人,南逆琕 南逆:向南迎击。10。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傅永“拳勇过人”的一组是( )①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②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 ③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④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擒公政⑤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 ⑥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⑤⑥ D。
②③④11。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傅永幼时随叔父傅洪仲和张幸从南青州归顺北魏,不久又逃亡南朝,此后又与崔道固一起归降北魏,后来成为北魏一员猛将。 B。
傅永兼具文武之才。年少时就武艺超群,但20多岁了连一封回信都不能写,通过发愤读书,终于兼具文才。
C。傅永足智多谋,面对南齐入侵之敌,巧置疑标,妙施伏兵之计,一战而大获全胜。
D。 傅永临阵勇猛过人。
70多岁了,还独自率领千余擅长武术的人与前来解围之敌决战;且不顾腿伤冲入敌阵,把敌人打得大败而逃;还率领众兵士乘胜追敌,彻夜才返。1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2)火既竟起,不能记其本济(3)三军莫不壮之。13。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 无 孔 子 谁 能 定 是 非 之 真。
5. 博永发愤读书的译文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年随叔父傅洪仲与张幸从南青州归顺北魏,不久又向南逃亡。他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做了崔道固的城局参军,与崔道固一起投降北魏,做了平齐郡的平民。
王肃做豫州使的时候,任命傅永做王肃的平南长史。齐国将领鲁康祖、赵公政侵犯豫州的太仓口,王肃命令傅永抗击他们。傅永考虑吴、楚的军队喜欢以偷袭敌营为能事,而且贼人如果夜袭,必然要在渡过淮水的地方用火来标记它的浅水处。傅永设下埋伏之后,仍然秘密地派人用壶盛着火油,渡到河南岸,在水深的地方安置下,嘱咐他们说:“如果有火起,就把这火油点着。”这天夜里,鲁康祖、赵公政等果然亲自率领部队来劫营。东西两边的伏兵一起夹击,鲁康祖等人逃奔向淮水。火起后,便无法标记他们原来渡河的地方,于是他们便向傅永所放置火油的地方争渡。河水很深,淹死很多人,斩首的有几千人,活捉了赵公政。鲁康祖连人带马掉进淮河里,早晨找到了他的尸体,斩下脑袋后连同赵公政一起送到了京师。
( 裴叔业围困涡阳,当时皇帝正在豫州,派遣傅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一起解围?傅永说:“挖很深的沟壑,筑坚固的壁垒,然后图谋解救涡阳之围。”高聪等人不听从他的意见,结果一交锋就失败了。高聪等丢盔弃甲逃到悬浮瓦壶的地方,傅永独自收拾了散兵慢慢地返回,贼兵追来,他又设下埋伏还击,打击了敌军的锐气。后来刘藻充军边远地区,傅永仅仅是被免官而已。还没过十天,傅永被诏为汝阴镇将,兼任汝阴太守。)
中山王元英征讨义阳,傅永任宁朔将军、统军,他担当包围任务来阻遏义阳的南门。齐将马仙埤扎营相连,逐渐挺进,谋划着解救围困。傅永于是分出一部分军队给长史贾思祖,命令他坚守兵营堡垒,自己率领骑兵和步兵一千多人,向南迎击马仙碑。贼人从上面用箭射傅永,射穿了他的左腿,傅永拔出箭再次冲进敌阵,于是大败敌军,马仙埤烧毁营寨卷起盔甲逃跑。中山王说:“您受伤了!还是回营寨吧。”傅永说:“以前汉高祖摸着脚趾头,是不想被人知道自己受伤了。我虽然地位低微,但也是国家的一个统领,怎能给贼寇留下个射伤我朝大将的名声呢!”于是和众将士一起追赶敌人深夜才回。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三军将士没有人不认为他是豪壮勇猛的。
6. 《博永发愤读书》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与张幸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 王肃为豫州,以永为王肃平南长史。
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
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趣淮水。
火既竟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教千级,生禽公政。
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
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伏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兵千人,南逆埤,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埤烧营卷甲而遁。
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
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译文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
幼年随叔父傅洪仲与张幸从南青州归顺北魏,不久又向南逃亡。他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
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
做了崔道固的城局参军,与崔道固一起投降北魏,做了平齐郡的平民。
王肃做豫州使的时候,任命傅永做王肃的平南长史。齐国将领鲁康祖、赵公政侵犯豫州的太仓口,王肃命令傅永抗击他们。
傅永考虑吴、楚的军队喜欢以偷袭敌营为能事,而且贼人如果夜袭,必然要在渡过淮水的地方用火来标记它的浅水处。傅永设下埋伏之后,仍然秘密地派人用壶盛着火油,渡到河南岸,在水深的地方安置下,嘱咐他们说:“如果有火起,就把这火油点着。”
这天夜里,鲁康祖、赵公政等果然亲自率领部队来劫营。东西两边的伏兵一起夹击,鲁康祖等人逃奔向淮水。
火起后,便无法标记他们原来渡河的地方,于是他们便向傅永所放置火油的地方争渡。河水很深,淹死很多人,斩首的有几千人,活捉了赵公政。
鲁康祖连人带马掉进淮河里,早晨找到了他的尸体,斩下脑袋后连同赵公政一起送到了京师。 ( 裴叔业围困涡阳,当时皇帝正在豫州,派遣傅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一起解围?傅永说:“挖很深的沟壑,筑坚固的壁垒,然后图谋解救涡阳之围。”
高聪等人不听从他的意见,结果一交锋就失败了。高聪等丢盔弃甲逃到悬浮瓦壶的地方,傅永独自收拾了散兵慢慢地返回,贼兵追来,他又设下埋伏还击,打击了敌军的锐气。
后来刘藻充军边远地区,傅永仅仅是被免官而已。还没过十天,傅永被诏为汝阴镇将,兼任汝阴太守。)
中山王元英征讨义阳,傅永任宁朔将军、统军,他担当包围任务来阻遏义阳的南门。齐将马仙埤扎营相连,逐渐挺进,谋划着解救围困。
傅永于是分出一部分军队给长史贾思祖,命令他坚守兵营堡垒,自己率领骑兵和步兵一千多人,向南迎击马仙碑。贼人从上面用箭射傅永,射穿了他的左腿,傅永拔出箭再次冲进敌阵,于是大败敌军,马仙埤烧毁营寨卷起盔甲逃跑。
中山王说:“您受伤了!还是回营寨吧。”傅永说:“以前汉高祖摸着脚趾头,是不想被人知道自己受伤了。
我虽然地位低微,但也是国家的一个统领,怎能给贼寇留下个射伤我朝大将的名声呢!”于是和众将士一起追赶敌人深夜才回。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三军将士没有人不认为他是豪壮勇猛的。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