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家在虾蟆陵下住 —寻找“下马陵”
最佳答案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讲述自己是长安城中虾蟆陵下住的京城女子。现今的虾蟆陵是否真实存在?今日,我们一同在西安城中探寻琵琶女家乡——古长安城中的虾蟆陵。
文学作品中的虾蟆陵
虾蟆陵出现在白居易的诗中,使其成为广为人知的地方。除了白居易,许多诗人都提及虾蟆陵,如唐代谢良辅的《忆长安》描绘虾蟆陵为繁华热闹的去处,可“取酒”,犹如今日的“酒吧一条街”。僧皎然的诗句亦体现虾蟆陵是京城少年花钱买醉之处,可见其当年莺歌艳舞的盛况。
虾蟆陵与下马陵
在西安城中,并未找到虾蟆陵,是否诗人记错了?还是虾蟆陵从未存在?带着疑问,查阅《辞源》,发现下马陵与虾蟆陵关系密切。下马陵与汉代鸿儒董仲舒有关,相传董仲舒墓前门人过此皆下马,故称下马陵。后因发音相近,误传为虾蟆陵。
下马陵的由来
下马陵的由来与董仲舒有关。传说董仲舒死后,汉武帝亲自下马步行,表示对他的尊重。此后,诸官员路过此地皆下马脱帽,逐渐形成“下马陵”。这与西安方言中“下”字的发音有关,使得下马陵被误读为虾蟆陵。
董仲舒与儒家独尊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思想,得到汉武帝赏识,使儒家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儒家思想的独尊,推动了大家族生活方式的形成,并成为中国宗法制国家的基础,影响中国社会几千年。
和平门里的下马陵
在西安和平门里,蓝牌上清晰写着下马陵。幽静的巷子旁是青灰色的城墙,缓步而行,仿佛穿越时光隧道。一街之隔是现代居民房,花草茂盛,与咖啡店的典雅浪漫形成对比。
下马陵的现状
下马陵是一套标准的中式院落,石级青苔与参天古树显示其久远年代。院落中是董仲舒的祠堂与陵墓,树荫之下矗立着明代墓碑。这座小陵园被军区老干部疗养院环绕,虽然知名度不高,但董仲舒对中国社会文化与思想领域的深远影响不容忽视。
历史真相与争议
历史真相难以证实,虾蟆陵与下马陵之间关系众说纷纭。然而,董仲舒与儒家独尊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是确凿无疑的。站在董仲舒陵园前,我们感受到的是对这位汉代鸿儒的敬仰,而非对墓地的考证。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