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镀镍定义和特点

2025-03-19 05:33:17116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化学镀,又称为无电解镀或自催化电镀,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水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被还原剂还原,并在固态基体表面上沉淀形成镀层的过程。这一过程不需外加电源,与电镀不同。ASTM B374定义为“通过由沉积金属或合金催化控制化学还原沉积金属涂层”的过程。化学镀层可以不断增厚,镀层厚度均匀,设备简单,操作简便,适用于金属和非金属表面。镀层具有高硬度、耐磨性、优异的防腐蚀性能,且某些化学镀层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然而,化学镀液组成复杂,操作繁琐,溶液稳定性差,镀速慢,工作温度高,且镀层装饰性不如电镀。

化学镀镍是应用最广泛的化学镀之一。相比于电镀镍层,化学镀镍层具有诸多优点:镀层是Ni-P合金,通过控制镀层中磷含量可以得到非晶态结构镀层,镀层致密、孔隙率低、耐腐蚀性能优于电镀镍;镀态硬度为450~600HV,热处理后可达1000-1100HV,某些情况下可替代硬铬;含磷量可控,镀层可为磁性或非磁性;镀层磨擦系数低,可实现无油润滑,润滑性和抗金属磨损性优于电镀;低磷镀层具有良好的可焊性。

尽管化学镀镍具有诸多优点,但其存在一些缺点。与电镀镍相比,镀液组成复杂,某些原材料要求严格;操作繁琐,镀覆过程中需不断分析补加,调整pH;化学镀溶液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易发生分解等事故;镀速慢,目前大多化学镀的镀速在10-30μm/h之间;工作温度在90℃左右,消耗大量能源;镀层装饰性较差,光亮性不足。

扩展资料

化学镀中发展最快的一种。镀液一般以硫酸镍、乙酸镍等为主盐,次亚磷酸盐、硼氢化钠、硼烷、肼等为还原剂,再添加各种助剂。在90℃的酸性溶液或接近常温的中性溶液、碱性溶液中进行作业。以使用还原剂的不同分为化学镀镍-磷、化学镀镍-硼两大类。镀层在均匀性、耐蚀性、硬度、可焊性、磁性、装饰性上都显示出优越性。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