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营区历史沿革

2025-07-20 10:29:46104 次浏览

最佳答案

船营区,这座吉林市的历史重镇,源于远古时期。早在六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片土地就见证了人类的繁衍生息,标志着原始氏族文化的萌芽。西周初期,这里开始从母系向父系社会转变。西汉初年,夫余国在这里崛起,成为中央政府控制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明朝永乐、洪熙和宣德年间,船营区因明政府三次在此设立船厂,以造船命名,而"船厂"之名逐渐流传开来。清朝顺治年间,清政府在此增设水师营,进一步巩固了其军事地位。

1673年,康熙年间,船营区建设城池,设立将军衙,成为东北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地位进一步提升,吉林乌拉的称呼随之而来。1936年,船营区正式成为吉林市的一部分,沿用至今。1948年,随着吉林市的解放,船营区人民政府成立,开始了新的行政管理阶段。

1929年,船营区设立,其名称源于最初的船厂。1992年,民政部调整行政区划,将周边多个乡镇村落划归船营区管辖,区政府驻地设在伊通街。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船营区人口众多,包括多个街道、镇和乡,人口分布广泛。

2003年,船营区的行政区划进一步明确,包括大东、南京、向阳等街道,以及德胜、西大、临江等街道,还有大绥河镇、搜登站镇等乡镇。同时,太平乡撤销,标志着船营区的行政格局进入了新的阶段。

扩展资料

船营区坐落在吉林市中西部,为市辖区。地处长白山余脉,第二松花江绕区而东,北靠炮台山、望云山、玄天岭。是吉林市党政机关所在地,也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旅游中心,区位优势显著。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