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下霜是什么现象
最佳答案
下霜的现象是霜并不是从天空降下来的,而是在近地面层的空气里形成的,是一种地面凝结现象。
霜的具体介绍:
霜,是指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指露点低于0)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霜是一种天气现象,属于中国地面气象观测内容。“霜”通常出现在秋季至春季时间段。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
科学上,霜是由冰晶组成,和露的出现过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到达100%时,水分从空气中析出的现象。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露点(水汽液化成露的温度)高于冰点,而霜点水汽凝华成霜的温度低于冰点。
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温度低于0℃时,才会结霜。“霜”与“霜冻”、“霜降”不是一回事,它们是三个不同的概念。霜是指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一种白色冰晶;“霜冻”是指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现象。
形成原因:
形成露和霜的气象条件是晴朗微风的夜晚。夜间晴朗有利于地面或地物迅速辐射冷却。微风可使辐射冷却在较厚的气层中充分进行,而且可使贴地空气得到更换,保证有足够多的水汽供应凝结。
无风时可供凝结的水汽不多,风速过大时由于湍流太强,使贴地空气与上层较暖的空气发生强烈混合,导致贴地空气降温缓慢,均不利于露和霜的生成。对于霜,除辐射冷却形成外,在冷平流以后或洼地上聚集冷空气时,都有利于其形成。
这种霜称为平流霜或洼地霜,它们又常因辐射冷却而加强。因此在洼地与山谷中,产生霜的频率较大。在水边平地和森林地带,产生霜的频率较小。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