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为什么曹植能够“七步成诗”?
最佳答案
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要求他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否则就要杀他。曹植愤然写出了这首诗。豆与豆秸,同根生长,犹如同胞兄弟。豆秸烧煮豆子,豆子哭泣。比喻兄长逼迫弟弟,十分贴切感人。
七步诗的作者,谢灵运曾评价:“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刘勰《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这些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七步诗》是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
关于七步诗的传说很多。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丕做了皇帝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心怀忌恨。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处死。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之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七步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中“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
《七步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