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小学科学《滑梯的科学》教案范文
最佳答案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科学,探究科学的奥秘;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2. 培养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初步学会做坡度与物体下滑速度、冲出距离、爬升高度的对比实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情境:乐乐(玩偶)从陡滑梯(模型)上滑下,摔了个大跟头!
问题:这个滑梯设计不合理,怎样改进?
二、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想办法改进:把滑梯坡度变缓,乐乐安全滑下。
(学生初次调试,很可能把滑梯的坡度调得过小,乐乐滑不下来,或速度过慢,不好玩。反复几次,就会调整合适。)
三、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
教师引导:看来,小小滑梯里还有些科学道理。通过上述事件,你想了解滑梯的哪些方面的科学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汇报,教师板书记录。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滑梯加水后,玩起来有何不同?
不同材料制作的滑梯有何不同?
滑梯的坡度与下滑速度有什么关系?
滑梯的坡度与冲出距离有什么关系?
滑梯的坡度是否有限制?
携带物体的大小、轻重与下滑速度有什么关系?
怎样可以使物体在下滑中途慢下来?
物体下滑后能否上高坡?
四、研究方法指导
1. 筛选问题: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整理归类,筛选出有研究价值又有能力研究的几个问题。
2. 各组确定研究问题并对所选问题进行预测假设。
3. 确定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并进行组内分工。
4. 提示:①实验条件的控制,②实验现象的记录。
五、各组自主选取实验材料,自主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六、初步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分组逐个宣读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演示实验方法。
七、交流评议
1. 组内评议
2. 各组互评
八、扩展延伸
思考后回答
1. 骑自行车下陡坡应注意什么?
2. 楼梯为什么要安扶手?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