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高尔俨历史考证
最佳答案
在1983年《故宫博物院院刊》第二期中,有一篇名为《清代九卿小考》的文章,其中提到顺治九年(1652年)6月21日的一份文件《内三院九卿等题为满汉一体行商事本》。这份文件的署名中有内翰林秘书院大学士洪承畴,以及吏部尚书高尔俨。自隋唐以来,吏部作为六部之首(吏、户、礼、兵、刑、工),负责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等关键事务,其长官即为吏部尚书。在顺治八、九、十年的这段时间里,高尔俨担任着类似现代组织部长的重要职务。
值得注意的是,高尔俨并非来自京城,而是天津市静海县人。他的任职标志着天津在清代成为拥有“部级”官员的地区,这一角色在当时具有显著意义。他的存在,反映了当时国家行政体系中地方官员的重要地位,以及天津在国家治理中的逐步崛起。
扩展资料
高尔俨(1605~1654),字中孚,天津市静海县子牙镇宗保村人。明天启七年(1627)中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中探花(一甲第三名),后被授翰林院编修。李自成进京后,曾附义军,被明代福王打入“从贼案”。清初,征补原官。顺治二年(1645)四月,任侍读学士;七月擢礼部侍郎。顺治五年,调任吏部右侍郎。转年,加右都御史。顺治八年,任吏部尚书。顺治十年,晋弘文院大学士(宰相),是年因病回故里。1654年病故,帝赠少保,谥号“文端”,葬村北。高尔俨著有《古处堂集》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