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名词解释:双受精
最佳答案
双受精(double fertilization)
指被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形成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另一个与中央细胞的极核(通常两个)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的现象。
最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双受精后由合子发育成胚,中央细胞发育成胚乳。另外,根据W. E. Friedman教授的研究,裸子植物中麻黄科植物虽然进化出了类似的机制,但由于不形成胚乳结构而不被认为是双受精。
是谁最早发现这个现象的
1880年,俄国植物胚胎学家И·Н·戈罗然金首先发现了裸子植物配子的融合现象。4年后,德国植物胚胎学家、细胞学家E·A·施特拉斯布格在被子植物中也看到了这种现象。他在水晶兰中观察到胚囊中由花粉管释出两个雄性核(精子),其中一个与卵结合;当时还不了解第2个精子的命运。1898年,俄国植物胎学家С·Г·纳瓦申研究了头巾百合和贝母的受精作用,才发现一个精子和卵融合,而另一个和两个极核合并。这是双受精现象的最早发现。1899年,法国植物胚胎学家L·吉尼亚尔也报道了百合属和贝母属中同样的现象,并且绘出一套图(图1)。以后证实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普遍存在的现象。
被子植物胚囊中极核同卵一样受精产生了具有父本和母本遗传性的通常是三倍体的胚乳,由这种胚乳"哺育"胚可能使后代更加巩固它双亲的特性并更富有生命力,因此有人认为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繁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会有什么生理变化
受精前卵细胞的超微结构的特点是: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少,核糖体很少而且不聚集成多体。代谢和合成活动强度比较低。在受精以后,合子中的各种细胞器增加和重新分布,核常常被大量的造粉质体和线粒体包围,核糖体聚集成多聚核糖体,呈代谢活跃状态。
在受精前和受精后卵细胞核中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含量,根据孚尔根反应方法的测定是有变化的。应用这种方法已经确定,卵细胞在发育早期是强的孚尔根正反应,而达到成熟时变为弱的正反应或负反应。受精以后形成的合子中是正的孚尔根反应。对卵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所表现的孚尔根反应强弱的变化是否代表了核中DNA含量的变化曾有争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荧光显微镜和紫外光显微分光光度计研究的结果,证明核不显示孚尔根反应不一定缺少DNA或DNA分子的核苷酸,也就是说卵细胞核在任何时期都含有DNA。
最后再说一个奇特的现象,也许你会感兴趣
多精入卵
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胚囊只接受两个精子,但是有时由于不止一个花粉管进入或是由于一个花粉管中形成不止一对精子,于是胚囊中出现有多于一对精子的现象。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