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苗族舞有哪些风格特点 丰富多彩的苗族舞蹈
最佳答案
苗族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仅苗族“鼓舞”一项,就近十种之多,其历史悠久,在唐代《朝野佥载》中已有记载。
苗族民间舞蹈包括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芦笙舞流传最广,每逢传统节日或喜庆活动,苗族人民都会聚集一堂,欢跳芦笙舞。舞蹈动作以四步为主,也有二步、三步、六步、蹭步、跳步等,动作丰富多变。
苗族聚居地多为山路崎岖地带,因此苗族舞蹈中常见颠簸动律。这种动律以胸腰为中心,上下翻动,表现复杂感情波动。例如苗族舞蹈《黛帕》中,演员随着柔和的音乐,双手上下晃动,配合胸腰的起伏和双脚的行走,生动表现了颠簸动律。
苗族人民常在河边玩耍,观察鸭子走路时点头、身子摇摆的特点,将其融入舞蹈动作中,形成了独特的赶鸭动律。这种动律以多人成行、双手上翘放于身体两侧划动,上下小幅度点头,同时脚向前蹭走,整个身体出现摇曳的律动。苗族舞蹈《走苗山》中,一群苗族女子在山水间行走,展现了这种动律。
苗族地区的气候湿润,常年有雨,人们出门时会带雨伞和蓑衣。苗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将孩子或其他物品背在身上,双手几乎不闲着。当他们看到喜欢的人或风景时,常常手舞足蹈,形成了顺拐儿的韵律风格。这种动律特点是:同手同脚,同手同头,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运动方向相同。
苗族喜欢白色,爱好银饰。银项圈会随着身体的运动而晃动,形成了以腰为发力点的荡腰特点。苗族舞蹈《水姑娘》中的荡腰动作展现出苗族姑娘的优美身姿。
苗族的百褶裙因其手工精美、制作繁复而受到喜爱。苗族姑娘喜欢穿上百褶裙,但因为其重量不轻,日常活动时不会摆动,所以她们喜欢把裙子甩起来,形成了“一边摆动胯部,一边摆动双手”的顺边摆胯动作。苗族舞蹈《山路银河》中,苗族姑娘们边摆胯边摆手,展示了她们光鲜亮丽的裙子。
苗族舞蹈文化是民族舞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想要学好苗族舞蹈,就要掌握其独特韵律,才能更好地跳出苗族舞。
苗族舞蹈主要包含芦笙舞和鼓舞两种。芦笙舞是种以男子边吹“芦笙”同时下肢灵活舞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间舞蹈。鼓舞是一边击鼓边舞的苗族民间舞蹈。苗族“鼓舞”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包括花鼓舞、团圆鼓舞、跳年鼓舞、单人鼓舞、猴儿鼓舞、踩鼓舞、木鼓舞、铜鼓舞。
苗族的自娱性舞蹈中还有模仿锦鸡动态的《锦鸡舞》,模仿雉鸡相斗、跳跃、嬉戏的男子双人《芦笙舞》,以及源于妇女刺绣、搓麻等家务劳动的《板凳舞》等。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