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东鲁二稚子作品鉴赏

2025-05-13 13:55:2168 次浏览

最佳答案

这是一首情深意切的寄怀诗,诗人以生动真切的笔触,抒发了思念儿女的骨肉深情。诗以景发端,在读者面前展示了“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的江南春色。诗人身处南京,桑叶一片碧绿,春蚕快要结茧的情景,描绘得清新如画。接着,即景生情,想到东鲁家中春天的农事,不禁心急如焚,焦虑万分。春耕的事已来不及料理,归期尚茫然无定。对离别了将近三年的远在山东的家庭,田地,酒楼,桃树,儿女,无不一往情深,尤其是对儿女更倾注了最深挚的感情。诗人想象到自己一双小儿女在桃树下玩耍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此时不知有谁来抚摩其背,爱怜他们。无奈之下,只能取出一块洁白的绢素,写上自己无尽的怀念,寄给远在汶阳川的家人。诗篇洋溢着一个慈父对儿女所特有的抚爱、思念之情。

这首诗最引人注目的艺术特色,就是充满了奇警华赡的想象。诗人的心一下子飞到了千里之外的虚幻境界,想象出一连串生动的景象,犹如运用电影镜头,在读者眼前依次展现出一组优美、生动的画面。山东任城的酒楼;酒楼东边一棵枝叶葱茏的桃树;女儿平阳在桃树下折花;折花时忽然想念起父亲,泪如泉涌;小儿子伯禽,和姐姐平阳一起在桃树下玩耍。诗人把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和神态都想象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其中最妙的是“折花不见我”一句,诗人不仅想象到儿女的体态、容貌、动作、神情,甚至连女儿的心理活动都一一想到,一一摹写,可见想象之细密,思念之深切。诗人从幻境回到了现实,看到自己“肝肠日忧煎”的模样和“裂素写远意”的动作。诚挚而急切的怀乡土之心、思儿女之情跃然纸上,凄楚动人。

全诗由见吴人劳作而思家里当是春耕时节,继而对家中的桃树展开描写,随即由树及人,抒发对儿女的一片想念之情。结尾点明题意,表达寄托思念之意。全篇如同一封家书,言辞亲切,充满关爱之情。诗人情景并茂的奇丽想象,是这首诗神韵飞动、感人至深的重要原因。读者重温这一连串生动逼真、情韵盎然的想象,就不难体会到其中充溢着怎样炽热的感情了。如果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那么,李白这首充满奇妙想象的作品,是无愧于真正的艺术创造的。

扩展资料

《寄东鲁二稚子》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游览金陵(今南京)时因思念东鲁兖州(今山东济宁)家中的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而创作的诗篇。此诗形同一封家书,语言朴素,笔触细腻,由眼前景,遥及寄居东鲁的儿女,感情真挚,充满关爱,抒发了浓烈而真切的儿女亲情。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